欢迎关注长治网!
注册 登陆
 文化遗产 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文化 > 文化遗产
分享到:0
 
   
 白岩寺让你梦回唐朝  
 时间:2014-10-29 15:55:21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路璐 关键字:白岩寺  
   

B4_2_hd.jpg

白岩寺一角

  我想骄傲地告诉大家,白岩寺是黎城县历史上建寺最早、规模最大、底蕴最厚、影响最广的一座皇家寺院。她始建于唐武德二年,盛行于宋元,闻名于明清。遗憾的是抗战胜利后,为了百废待兴的县城建设,她被一砖一瓦地肢解,“以身殉职”。半个多世纪,水一样的流过,白岩寺又得遇春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她的尊容终于又再现于世。我还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在挖掘整理千年白岩寺的历史文化资料这个团队中,成果最丰的就是本书的作者、本土作家——崔守信老师。

  我清楚地记得,三年前,为了白岩寺维修工程项目早日开工,经过原长治市人大主任王进卯、时任黎城县县长郜双庆、东明集团董事长张理中,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多方论证,最终决定由我所供职的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山西东明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白岩寺维修工程协议书”,并于2010年9月22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奠基仪式,那天正好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可谓双喜临门。

  奠基之后,王进卯主任在百忙之中几次约我谈话。他讲到,白岩寺最有灵魂、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其宏伟的建设规模,而是身后的文化底蕴,你要组建一支写作队伍,对白岩寺的历史文化,进行抢救性的打捞,条件成熟后可以多出几本书,从根本上传承和发扬白岩寺的佛教文化,并以此推动全县的文化旅游发展。在王主任的倡导和鼓舞下,我立即付诸行动。三年来,我们这支团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访参观、查阅资料、商榷探讨、分工写作,共整理编写出不同题材60多万字的文字来。

  崔守信老师年龄大、阅历广、经验多,是这个写作团队里的精英。早在2010年9月,随着白岩寺维修工程奠基仪式的拉开,崔老师就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了对沉睡千年之久的白岩寺的研究中。调研走访、笔耕不辍,逾半载,完成了从《初探白岩寺》到《白岩迎春》等六篇探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县刊物上发表后,好评如潮,让崔老师信心倍增。

  在众多好友的鼓励下,崔老师打算再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白岩钟声》,但由于白岩寺始建的年代离我们太过遥远,史书对她的文字记载寥寥无几,所以人们对这座皇家寺院知之甚少。崔老师硬是顶着困难与压力,他披荆斩棘,历经近一年的时间,终于让《白岩钟声》问世。继而,崔老师紧紧围绕“白岩寺”这一课题,又从非常有限的文字记载里,以严谨的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大胆推理,考证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与白岩寺的关系,并大刀阔斧地把与之有关的天时、地理、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度创作。他曾在第一篇探讨文章中提出:“研究白岩寺,不能只局限在白岩寺这个小圈子里,更不能不提及冯奉世及其家族”这一独到见解。事实证明,他的这次探寻之路没有走偏。

  崔老师激情满怀地带着他收集到的那些“原材料”,又参照旧《黎城县志》及其他文史资料,经过严谨推理、大胆设想,终于活灵活现地塑造出了冯奉世、冯太后、惠柔大师、尉迟恭、赵匡胤、张遵约以及传说中的牡丹仙子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作者又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将一个个来自民间的优美的传说故事,巧妙地糅合、串联在一起,这样,《古老神奇的白岩寺》就诞生了。

  该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写的是千百年来发生在黎城白岩寺一带的故事:有史诗、有传奇,亦真亦假。既有儒释道文化,也有民间流传的鬼文化。崔老师曾谦虚地说:“我写的文章,说是小说不像小说,说是传奇更像杂谈,属‘四不像’文章。我不奢求什么精神大餐,能捧给大家一碗黎城的精致炒米汤,心足矣。”

  其实,《古老神奇的白岩寺》是什么文体并不重要,关键是读者能从崔老师这本重的坠手的“佛教知识大全”里,了解到黎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将其转化为一种探索进取、生生不息的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书是纸质的吉卜赛,在人间迁徙,流动,穿行大地。书与人的遇合,无论悲喜,都是奇遇,所以我要向崔老师道声——谢谢,并祝愿他有更多佳作问世!

(王苏陵)

本网独家报道
视频推荐
【长治微视】NO.8 | 梦想长治
【长治微视】NO.7 | 看现代化的长治,看传承中的长治!
【长治微视】NO.6 | 炎炎夏日为您送清凉!
慈善送温暖·爱心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