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长治网!
注册 登陆
 长治概况 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市情·历史 > 长治概况
分享到:0
 
   
 自然资源  
 时间:2013-05-16 11:42:14 来源:长治网 编辑:江瑛 关键字:  
   

地 貌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从全市整体地貌看,山恋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呈盆地状。最高点为沁源县北西太岳山主峰,海拔2 541米,最低点为平顺县浊漳河出境处,海拔标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2161米。区内地貌大致可分为五种地貌类型:太行山脉位于武乡——襄垣——潞城——壶关以东的中山区,面积约4 800平方千米,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分布,海拔高度一般1 400米左右,切割深度500~1 000米,区内山体陡峻、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属溶蚀、侵蚀地貌,山间有许多小型盆地及河谷凹地;太岳山脉位于武乡——沁县——屯留——长子一线以西的低山区,面积约6 000平方千米。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及上古生生界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地层分布,海拔高度1 200米左右,切割深度200~800米,少部分500~1 000立方米;丘陵区位于中、低山区和盆地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带,海拔高度900~1 200米,切割深度100~300立方米,区内丘陵绵延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属剥蚀侵蚀地貌,分布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及第三系松散沉积物;襄垣——长治县之间的长治盆地,地形平坦,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900~1 000 米,主要为新生界松散堆积红土、黄土,分布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本市最重要的农业区;河谷地、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沁河发源于沁源县庄儿上、景风、鱼儿泉一带,流经安泽、沁水、阳城在河南济源注入黄河;其余水系均属海河流域,主要由浊漳河水系的绛河、岚河、涅河、蟠洪河等支流组成,太岳山系分水岭,流经(沁源县以外的)市域内12个县(市、区),向东出晋在河北涉县合漳镇与清漳河汇合为漳河,最后注入海河流域支流的卫河;由于河流的侵蚀堆积,形成河漫滩,一级阶地及二级阶地。

山 脉

  长治市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为太行山脉,境内长约110千米,西为太岳山脉,境内长约100千米。

太行山脉

  太行山耸立于市境东部,境内长约110千米,最高峰为桦树凹,海拔2 012米。太行山脉走向多呈NNE向,由北往南通过武乡县、黎城县、潞城、平顺、壶关。沉积地层多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属构造溶蚀碳酸盐岩地貌,由于河流侵蚀、沉积及构造作用形成山间盆地丘陵区,将其分割为6部分。

  武乡、黎城分界岭段山脉 武乡县东部山峰大部分在1 700米以上,由北往南棚棚寨南山峰1820米,火石背东山峰1792米,牛王盘山峰1863米,对井沟南山峰2008米,墓岭山1904米,黄纪垴1959米,中南部最高峰桦树凹2012米,是本境最高点,南寨山1959米。山脊总体走向NNE,地形分别向东(黎城),向西(武乡)倾斜,属中山区,山梁东西宽12~16千米,最宽处22千米,南北长38千米左右,面积60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1200米左右,其东为黎城县、西为武乡县,西南部边缘为襄垣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要,小壑头关隘口,南北石壁千丈,对峙如门,是武乡通往黎城的重要通道。

  黎城东分界岭段山脉 黎城县东崖底—南委泉—洪井一线东山脉有南洞山(1596米)—大寨垴(1489米)—大赛楼(1367米)—老虎头(1059米)—马鞍山(1094米),地势北高南低,山脉之东为河北省,西为黎城县,南北长约28千米,东西宽6~16千米,面积约32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200~800米,北部高差大,南部高差小。

  襄垣—潞城—黎城分界岭段山脉 山脉由北西往南东有北马鞍山(1443米)—高皇垴(1504米)—佛佛岭(1294米)—羊神山(1240),山脉之西为襄垣县,东为黎城县,南为潞城市辖区,北部及东部边缘为浊漳河谷所切。长32千米,宽6~10千米,面积25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400~600米,西北部高差大,东南部高差小。

  黎城—平顺分界岭段山脉 山脉由西往东有四棱山(1118米)—牛壁梁(1237米)—羊石好(1273米)—黄花山(1338米),山梁北为黎城县,南为平顺县,东北与河北省交界,西南为浊漳河谷所切,长31千米,宽16千米,面积约48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500~800米。

  壶关、平顺界内山脉 北为平顺,南为壶关,东与河南省交界,西为壶关山间小盆地丘陵区,主山脉分两条,北段走向NEE,主要山峰有西井山(1464米)—十安岭(1516米)—老马岭(1596米)—南凹岭(1422米)—北庄岭(1337米),南段走向NE,主山峰有枕头脑(1730米)—二岭上(1719米)—马鞍山(1775米)—风子岭(1876米)—赵掌尖老(1856米)—高山寨(1705米)—童山(1589米),地形高差500~1400米,东陡西缓,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峰为风子岭1876米,东部多悬崖绝壁,关隘要道有平顺县风门口、井圪洞等,壶关县桥上、鹅屋一带地势险要,这里陡石恶山,绝壁千丈,唯有一路通往河南省,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势,最低点在壶关县桥上乡东川底村,海拔420米。

  老顶山 山脉走向NNE,山峰有代雨垴(1316米)—小龙脑(1378)—大岭脑(1288米)—大脑山(1284米)—二仙岭(1185米),东西宽3~8千米,南北长30千米,面积约18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100~300米,南缓北陡,其西为长治盆地平原区,东为壶关山间小盆地。

太岳山脉

  太岳山脉位于市境西部,境内长约100千米,最高山峰2454米,南部山峰有方山、老雄山、五龙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由北往南太岳山脉通过武乡县西部、沁县、沁源、屯留和长子县西部、南部,属构造剥蚀碎屑岩地貌,共分为6部分。

  武乡北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为NWW向,由西往东较高的山头有寿礼圪塔(1755米)—大疙瘩(1647米)—子金山(1765米)—火龙寨(1379米)—西岭(1175米)—二朗山(1246米),西部地区海拔平均在1300米左右,最高峰子金山176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之北为祁县和榆社县。区内山区宽1~15千米,东窄西宽,长33千米,面积约27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400~600米,分水岭西段为汾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

  沁源北分水岭山脉 由西往东山头有东须决(2405米)——天中山(1986米)——卧牛坪(1761米)——西坡(1850米)等山脉,其北为介休、平遥,西为灵石。境内群山环抱,起伏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800~1400米,植被发育,油松密郁,树干粗大,蔽日连天。分水岭北为汾河水系,南为沁河水系,均属黄河流域。

  沁源西南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NW,较高的山头有染台山(2302米)——三眼窑(2142米)——南山(1856米)——东山(1477米)——神父岭(1363米)——卧羊凹(1399米),其西为安泽县,西北为霍县,另外境内有凤凰山(1527米)、马头山(1416米)等山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400~1000米。分水岭西为汾河水系,东为沁河水系,均属黄河流域。

  沁源、沁县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近南北向,较高的山梁有颉家山(1644米)——伏牛山(1601米)——圣佛岭(1363米)——蟠龙山(1349米)——明壑山(1464米)——宋家山(1481米)——大寺垴(1408米),山梁之西为沁源,坡度较陡,高差在500米以上,属中山区,山梁之东为沁县,坡度较缓,为低山丘陵区。该分水岭为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西为沁河水系,东为浊漳河水系。

  屯留、长子西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近南北向,较高的山梁有卧羊凹(1399米)——三不管岭(1336米)——毛孩岭(1565米)——安太山(1592米),其西为安泽县,东为屯留县和长子县。在屯留、长子县境内西部的山脉清凉山(1347米)——盘秀山(1574米)——毛孩岭(1565米)——顶顶山(1539米)——方山(1647米)——雨井山(1610米)之西为沁河水系(黄河流域),之东为漳河水系(海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高差400~700米,属中低山区。

  长子、长治县南部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NWW向,较高的山脉有雨井山(1610米)——仙公山(1390米)——丹珠岭(1200米)——羊头山(1297米)——北山(1280米)——金泉山(1391米),山脉西部为沁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南为沁水县,北为长子县,山势陡峻,峰峦叠嶂,地形高差600~800米,属中山区;山脉东部为丹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南为高平市,北为长子县和长治县,山势低缓,地形高差200~400米,属低山丘陵区。

丘 陵

  主要分布于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低山区和盆地及山间盆地之间的过渡带。丘陵区分碎屑岩丘陵区、碳酸盐岩丘陵区、黄土丘陵区三种。

  碎屑岩丘陵区

  主要位于武乡县西部及沁县、沁源、襄垣、长子、屯留、长治县一带。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二叠系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地面标高多在1100米以下,坡底低缓,一般在10~25?o,丘顶圆滑平缓,冲沟不深,沟谷开阔,主要为残丘,峁形山等,植被较发育。

  碳酸盐岩丘陵区

  主要位于武乡东部、黎城、壶关、平顺等地,相对高差小于100米,海拨高程一般低于1300米,岩性构成主要为奥陶系及寒武系石灰岩、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地貌多呈峁状或穹状山丘,坡度多在15~25?o之间。碳酸盐岩地层坚硬植被不太发育。

  黄土丘陵区

  在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治盆地及沁县、黎城、壶关等山间盆地周边。岩性构成主要为第四系及第三系冲洪积、洪坡积红褐色、黄褐色粘土、粉质粘土夹砾石层,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地面标高小于1200米。黄土丘陵区冲沟发育,冲沟深5~45米不等,一般10~30米,坡度4~11°。由于冲沟发育程度不同,丘陵除具斜坡特征外,还有呈梁状丘陵、破碎塬状丘陵等。黄土冲沟在黄土丘陵区相当发育,冲沟多呈U形,少数呈V形,沟壁陡直,形态弯曲,冲沟宽度5~500米,一般200~300米,冲沟的排布形态有网格状、放射状、树枝状、平行状等。由于黄土丘陵区位于山区和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地面坡度较大,岩性松散,雨季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盆 地

  长治盆地

  长治盆地是区内最大的盆地平原区,地势较平坦,长治市城区地处长治盆地东部边缘,是长治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治盆地包括屯留、长子县东部,长治市城区、郊区,襄垣县、潞城市大部及长治县北部。长治盆地轴向呈NNE向,东西宽26~36千米,南北长约62千米,面积20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900~1000米,主要为浊漳冲洪成因类型,二级阶地,地表沉积新代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城区周围沉积厚度140~180米,最厚达224.8米。浊漳河二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25~35米。长治盆地地势南高北低。盆地东西边缘区较高,浊漳河主河床由南向北呈NNE向流经盆地中部。

  沁源山间盆地

  为沁河冲洪积形成的一、二级阶地组成,呈南北向狭长山间盆地,南北长13千米,东西宽1~2千米,地形北高南低,地面标高970~1020米,高差50米,沁源县城位于山间小盆地中部。

  沁县山间盆地 

  由浊漳河冲洪积形成的一、二级阶地组成,呈狭长带状分布,根据地形可分二个山间盆地,西带北起漳源镇、南至册村乡,呈南北走向,长20千米,宽1.5~2.5千米,地面标高1 000~1 060米,北高南低;东带北起沁县城北,南至南池乡,沿浊漳河谷呈NNW走向,长约20千米,宽1~3千米,地面标高920~960米,高差40米。

  武乡山间盆地

  沿涅河河床呈NW、NNW向分布,北起故城镇信义,南至松村乡聂村,长约24千米,宽约0.7~3.0千米,故城、东梁候一带形较开阔,地形北高南低,地面标高940~1020米,高差40米。

  黎城山间盆地

  该山间盆地呈NEE向分布,西起石梁镇的西城,东至东阳关镇的长宁村,东西长约24千米,南北宽3~8千米,县城位于山间小盆地的中南部,地形东北高、西南底,地面标高680~900米,浊漳河呈NW向穿过山间盆地西南部边缘。

  壶关山间盆地

  该山间盆地呈NNE向分布,北起辛村,南止四家池,长约17千米,东西宽2~5千米,集店~辛村一带地形比较开阔、平坦,县城位于山间盆地中部偏南部位。地面标高1010米~1060米,高差50米,集店镇东长井村南石子河谷地面标高最低,山间盆地南北地形均向中部集店倾斜。

河 谷

  区内河流多属海河流域浊漳河水系,沁源县和长子、屯留县西部小范围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浊漳河主河床分浊漳河北源、浊漳河西源、浊漳河南源,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各有差异。

  浊漳河西源

  发源地为沁县漳源镇漳源庙,流经沁县、襄垣二县,全长80千米,主要支流有圪芦河,在襄垣县甘村东和浊漳河南源汇合。流域面积1690平方千米,河流穿过的地貌单元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及山间小盆地,所形成的地貌为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河谷堆积物为卵砾石、砂类土、次生黄土及淤泥。河漫滩宽10~600米,下游甘村附近最宽。河床最北端漳源最大标高1050米,最南端甘村最低标高870米,高差180米。一级阶地分布于河流两岸,高出河床1~3米,地势较平坦,宽度100~1200米,甘村附近最宽,两岸阶地高度对称,地平水浅,宜于农作物生长。

  浊漳河南源

  发源于长子县西部的发鸠山,流经长治县、长治市郊区和潞城市店上,在襄垣甘村附近与西源汇合,全长104千米,主要支流有岚水河、绛河、淘清河等,流域面积3 522平方千米,在长子县岳阳、晋义河床标高1 000米,甘村标高870米,高差130米。由于河流穿过的地貌单元为长治盆地,地形较平坦,所形成河谷类型多呈复式断面和平坦型河谷,河漫滩宽度一般为10~600米,在漳泽水库下游至黄碾间最宽处达1 400米;一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1~3米,地势平坦,宽度为100~2 000米,两岸阶地发育较对称。

  浊漳河北源

  发源于晋中榆社县,流经武乡县境,在襄垣县小村南汇入主河道。主流长116千米,主要支流有云簇河、洪水河等,区内流域面积2 117平方千米。河流穿越地貌单元多为中低山区,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形态呈U型谷及拓宽U型谷,在襄垣县西营镇以上河段,河流穿越碎屑岩地层形成的低山丘陵区,河道断面较宽阔,西营镇下游河段为坚硬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的中山区,河道断面较狭窄。河流入境处-武乡县关河水库标高960米,襄垣 县小交村河底标高790米,高差170米左右。河漫滩宽度20~60米,一级阶地宽度50~1 200米,武乡县故县南最宽。

  浊漳河段

  浊漳河南、西、北三源汇合后,向东南经黎城县境,再折向东,流程90千米,流域面积2 708平方千米,于平顺县马塔村东南出省界。河流穿越坚硬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的中山区及黎城县山间盆地,形成的河谷地貌形态多呈U型谷及拓宽U型谷,在上遥~王曲段,经黎城山间盆地,河谷较宽阔,地貌形态呈拓宽U型谷及复式断面。在上游襄垣县小村河床标高为790米,下游平顺县马塔村河床标高为380米,高差410米,下游河段落差较大。河漫滩宽度30~400米,一级阶地宽100~1 200米,河流经黎城山间盆地段最宽。

  沁河段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的二朗神沟河底泉,沿途汇入的河流有红河、赤石桥河、韩洪河、李元河、柏子河、法中河等支流,境内流程87千米,于大南川出境进入安泽县,主要穿越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地区,河道沉积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形成的河谷地貌形态呈U型谷及拓宽U型谷,在县城及郭道附近河谷较宽阔,呈拓宽U型谷及复式断面。沁河发源地二朗神沟地面标高1 500米,在河流出境处大南山标高940米,高差560米,上游落差较大。河漫滩宽度10~600米,一阶地宽50~1 000米,河流经过沁源山间盆地段最宽。

气 候

 

四 季

  长治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大陆性季风影响强烈、持久,持久,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干燥,四季分明。

  春季 少雨,多风,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平均气温10~22℃。

  夏季 平均气温>22℃,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63.3%,多暴雨和冰雹,一般为60余天(6~8月)。

  秋季 平均气温22~10℃,多有连阴雨。

  冬季 平均气温<10℃度,干寒,少雪,多风,长达5~6个月(一般10月至次年4月)。

 

日 照

  全市各县区日照时数平均为沁县:2 311.5小时,武乡:2 568.1小时,长子:2 370.1小时,沁源县:23 508小时,黎城:23465小时,屯留:2 485.1小时,潞城:2 434.9小时,长治县:24 603小时,襄垣:2 436.2小时,壶关:26 645小时,平顺:24 865小时。全区日照时数为:2 311.5~2 664.5小时,日照百分率在53~60%之间;系全国日照比较充足的地区。

 

气候 积温

气 候

  长治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风沙很少,年平均温度9. 7度,年平均降水549.2毫米,年平均湿度61%,气候非常宜人。

  长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只有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的部分山区相当温带季风气候类型。本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略长于秋;气候温和适中,雨热同季,大陆性季风强盛持久,海洋性季风作用相对较弱;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雨热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雨雪稀少。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常有干旱、霜冻、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发生。

  长治与北京、西安、承德、太原4个城市的气温、降水、湿度、风、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对比,降水量要多于4个城市的平均值,是华北地区的富水区,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空气湿润,夏季气温比4城市低,而冬季气温比太原、承德要高,表明长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季风沙天气也很少。

  积 温

  ≥0℃积温 0℃的平均初日一般在3月4~10日,平均终日在11月19~22日,早晚差异不大较为一致。0℃平均积温达3670.3-4102.7℃。

  ≥10℃积温 10℃的平均初日一般在4月16~26日,平均终日在10月8~10日,平均积温达3078.9-3567.8℃。

  积温的年际变化 以长治市为例:≥10℃平均初日为4月19日,最早出现在4月3日,最晚出现在5月14日。早晚相差41天;平均终日为10月10日,最早结束在9月27日,最迟结束在10月22日,迟早相差25天。积温平均值为3278.4℃,最高达3764.3℃,最低年只达2815.0℃,相差949.3℃,初终日之间的持续天数分别为140天和199天,相差59天。

  积温随时间的累积规律 以长治市≥10℃积温累积平均值来分析。4月19日至6月15日,积温达975℃,到8月15日已高达2400℃,6月15日净累积值达1425℃。占总积温的43.5%。

 

地温 冻土

  地 温

  全区地面平均温度全年在11.2~12.8℃,其中沁源县最低,黎城县最高,其余各县(市)界于两者之间。地面平均温度月变化为,一月份最低,在-6.7~4.5℃,七月份最高27.1℃~25.9℃。全区低于摄氏零度是冬季三个月。即(12、1、2月)。极端最低-37.9℃,出现在沁县1971年1月21日。极端最高为68.6℃。出现在襄垣的2000年5月21日。

  冻 土

  全区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在10月至4月。极端最大冻土深度为63~83厘米,最大出现在武乡县的1984年2月7日。最大冻土深度10月和4月少于10厘米,极端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在1、2月份。

 

  降水 蒸发

  本区各地年均降水量在503.7~601.3毫米,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沁源县,最少的是潞城市503.7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8%;夏季(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2.7%;秋季(9~11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0.8%;冬季(12~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6%。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全市11个县(市)站,全年降水量最少是264.0-413.8毫米,全年降水量最多是813.0-1056.4毫米。年际变化最大的是长子县相差(1056.4~349.9毫米)706.5毫米。

  从建站到2000年30年资料统计结果,年平均降水呈减少的趋势。从全市11个站点统计结果比较,减少(27.4~56.7)毫米。

  长治县年降水量从1973年到1980年,年降水量平均582.0毫米,1981~1990年降水量平均548.0毫米,1991~2000年,年降水量平均为533毫米。在21世纪的这5年,年降水量平均近625毫米,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年降水量923.8毫米,创下了建站以来的最高值。

  全市各地的年蒸发量在1 432.3~1 740.1毫米,从各地方蒸发量的月变化来分析,元月份最少在34.5~54.2毫米,5月份最多在232.3~272.7毫米。

 

风 云 雾

  风

  大风:全区各地年平均大风(17米/秒)日数为0.8~7.5个。春季(3~5月)是大风最多的季节,大风日数平均为0.5~3.6个,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3%~68%。最大风速为27米/秒否,出现在潞城市1991年5月12日。全区各地年平均风速:1.1~2.3米/秒。

  

  大雾日数年平均在3.1~31.4个,除沁源、平顺、黎城三个县雾日较少外,其余县(市)在16.5~31.4个雾日。雾出现在夏秋季节较多,最多月份是8月或9月。8、9、10三个月出现的雾日占全年雾日的42%~51%。

 

物 候

  境内各县、市、区小气候特征明显,物候现象差异不大,各地有时相差大约3~5天或3~7天,个别地区相差半个月左右。本文仅记述一般物候现象。


 
 植物候

  农作物候

  小 麦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分前后)播种,次年3月中旬返青,4月中旬拔节,6月下旬(夏至后)收割。
  玉 米 5月上、中旬(立夏、小满间)播种,7月下旬抽雄,8月上旬授粉,10月上旬(寒露、霜降间)收获。
  谷 子 5月上旬(立夏后)播种,8月中旬扬花授粉,10月上旬(寒露、霜降间)收获。
  土 豆 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下种,8月上旬至9月上旬收获。
  油 菜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次年6月上、中旬收打。


  
花木候

  柳 树 3月中旬发芽,5月中旬开花,10月下旬落叶。
  桃 树  4月上旬发芽,4月中旬开花,8月中旬收摘。
  杏 树 4月上旬发芽,4月上旬开花,6月上旬收摘,10月中旬落叶。
  梨 树 4月上旬发芽,4月中旬开花,9月中旬收摘,10月中旬落叶。
  苹果树 (国光)4月下旬发芽,5月下旬开花,10月上旬收摘,10月下旬落叶。
  芍 药 4月上旬发芽,4月下旬展叶,5月中旬开花(花期10日左右),10月中旬枝叶枯黄。

  动物候

  大雁 4月上旬(清明前后)南来,10月中旬(寒露、霜降)南去。
  小燕 5月上旬(立夏前后)归来,9月下旬(秋分前后)南去。
  布谷(杜鹃) 5月上旬(立夏、小满)鸣叫,催种田。
  蛇、獾 4月中旬(春分前后)出洞,10月中旬(寒露、霜降)冬眠。
  蝉 7月中旬(入伏)鸣叫,10月中旬(秋分)不鸣。

 

水 文

地表水

  长治市水文下垫面,地质条件分为松散岩类、变质岩类、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依据地貌条件分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山前洪积扇区、沟壑区和盆地区;植被条件可分为高郁闭度区、中等郁闭度和低郁闭度区。高郁闭度区,郁闭度(乔木和灌木)大于70%,水文效应强烈,即增加蒸发量,削减洪峰,增加基流,缩小河川径流的年际年内的差异,降低河流的含沙量等。区内高郁闭度区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沁源县太岳山、壶关县东山区的边缘地带和武乡西部的碎屑岩地区,即沁河的源头、郊沟河的源头和昌源河的源头等。中等郁闭度区,郁闭度(乔木和灌木)为30%~70%,水文效应明显,沁河以东地区及太行山一带均属此类。低郁闭度区,郁闭度小于30%,水文效应不明显,区内大片石灰岩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和盆地区均属此类。

  河流

  本市河流分属海河与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入汾小河等。

  浊漳河是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流域呈扇形分布,上游分南、西、北三大支流,主干流的流向为由西向东。流经全市12个县、市、区,在长治市流域面积9 99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1.9%。

  浊漳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西部石哲镇太岳山支脉方山东麓发鸠山以西的圪洞沟。流经长子县、长治县、长治市郊区、潞城市、襄垣县,在襄垣县古韩镇甘村村东与浊漳河西源汇合。浊漳河南源河长104千米,流域面积3 477平方米。主要支流有丹河、陶清河、岚水河、石子河、绛河等。

  浊漳河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源镇余岩村北,流经沁县、襄垣、在襄垣县古韩镇甘村与浊漳河南源汇合进入浊漳河干流。浊漳河西源河长80千米,流域面积1 68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郭河、徐阳河、淤泥河等。

  浊漳河北源发源于晋中市榆社县北部的三县垴,经榆社县流入长治市武乡县,在境内流经武乡、沁县、襄垣三县,在襄垣县小山交村南汇入浊漳河干流。流域面积2 110平方千米,河长55.5千米,在长治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有云簇河、涅河、贾豁河、洪水河、史水河等。

  浊漳南、西源合流后始称浊漳河干流,在襄垣县小山交村又汇入浊漳河北源。浊漳河干流除接纳浊漳河三源外,还有平头河、源庄河、小东河、平顺河、露水河汇入。境内流域面积2 715平方千米,河长124.7千米。浊漳河干流流经襄垣、黎城、潞城、平顺、壶关,在平顺县马塔村东出省流入河南省林州市和河北省涉县。浊漳河干流水力资源丰富,特别是位于潞城市、黎城县、平顺县交界地带的辛安泉泉群,泉口总数约170余处。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岩溶泉。

  清漳河穿越黎城县东北隅4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51平方千米。在黎城县上清泉村北流入长治市,下清泉村南出省境入河北省涉县,其支流有东崖底河、源庄河。

  卫河支流在境内的流域面积为561平方千米,主要有壶关县的郊沟河、桑延河。

  郊沟河发源于东井岭乡岭后底村西,向东北经常行、崔家庄、而后朝东经树掌、桥上流入河南林州市。境内河长88千米,流域面积509平方千米。

  桑延河发源于壶关县鹅屋乡洞上村,经鹅屋、黄崖底村由北向南流入河南辉州市,境内河长11.3千米,流域面积52平方千米。

  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长治市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霍山东麓沁源县王陶乡的二郎神沟西北部的将台上村西,境内河长98千米,流域面积2 30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6.6%。境内汇集了聪子峪河、赤石桥河、紫红河、白狐窑河、狼尾河、柏子河、青龙河等支流,至中峪乡龙头村流出长治市境,出境后在临汾市的安泽县又汇入了发源于长子县的兰河。

  汾河支流有武乡县的昌源河和沁源县的龙凤河、静升河、仁义河,直接流入晋中市,流域面积为491平方米。

  漳卫河水系 漳卫南运河是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统称。它位于子牙河以南,黄河与徒骇马颊河以北,是海河水系中最长的一条河。主要由漳河、卫河两大支流组成,以发源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的浊漳河及发源于山西陵川县夺火镇南岭的卫河为主要源头,流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天津5省市,至天津市金钢桥附近注入海河。河流全长959千米,流域面积37 584平方千米。

  山西省漳卫南运河水系流域面积17 471平方千米,占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子流域总面积的46.5%。

  漳 河 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古代漳河迁徙无常,散温而不可制约。公元8年(西汉末年)以前,漳河属于黄河水系,以后因黄河南徙,纳入海河水系。

  漳河是山西省东南部最大的河流,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在山西省境内分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条河流,分别于长治市的黎城县和平顺县流出省境,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始称漳河。山西省漳河流域面积15847平方千米,流域内包括晋中市的和顺、榆社、左权3县和长治市的市区(城区、郊区)、武乡、沁县、襄垣、黎城、潞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长治市12个县、市、区。漳河是海河水系的正源。

  卫河因春秋属卫地得名,变称御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陵川县夺火镇南岭,上游为大沙河,在山西省流域面积1 624平方千米,流域内包括长治市的壶关县(561平方千米)和晋城市的陵川县(1 063平方千米)。

  漳河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分布,上源可分东西两区,东区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坡陡流急,含沙量小,故称清漳河;西区为丘陵和盆地,多为土质区,黄土覆盖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挟带泥沙较多,故称浊漳河。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146千米,流域面积4 159平方千米。浊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229千米,流域面积为11 741平方千米,其中南源流域面积3 580平方千米,西源流域面积1 669平方千米,北源流域面积3 797平方千米,干流流域面积2 695平方千米。

  清漳河发源有二,即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清漳东源发源于太行山区山西省昔阳县漳漕村山麓,东南流至左权县下交漳村汇清漳西源,河段长120千米;清漳西源发源于八赋岭,东南流经石拐、横岭、左权县至下交漳村汇清漳东源,长90千米,东、西两源汇流后称清漳河,继续东南经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进河北,流经刘家庄、涉县、匡门口至合漳村汇浊漳河。

  清漳河 漳河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分布,上源可分东西两区,东区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坡陡流急,含沙量小,故称清漳河;西区为丘陵和盆地,多为土质区,黄土覆盖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挟带泥沙较多,故称浊漳河。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146千米,流域面积4 159平方千米。浊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229千米,流域面积为11 741平方米,其中南源流域面积3 580平方米,西源流域面积1 669平方米,北源流域面积3 797平方千米,干流流域面积2 695平方千米。

  清漳河发源有二,即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清漳东源发源于太行山区山西省昔阳县漳漕村山麓,东南流至左权县下交漳村汇清漳西源,河段长120千米;清漳西源发源于八赋岭,东南流经石拐、横岭、左权县至下交漳村汇清漳东源,长90千米,东、西两源汇流后称清漳河,继续东南经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进河北,流经刘家庄、涉县、匡门口至合漳村汇浊漳河。

  清漳河属上游有两大支流,一条是清漳东源,发源于昔阳县西寨乡沾岭山,另一条清漳西源,发源于和顺县西边八赋岭,东西两源在左权县上交漳村汇合后称清漳河。清漳河干流经下交漳进入峡谷地段,河道窄而曲折,至九腰会村以下出峡谷,经泽城、麻田入黎城县境,至黎城下清泉村流入河北省,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与浊漳河汇合称漳河。

  清漳河穿越黎城县东北隅4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51平方千米。在黎城县上清泉村北流入长治市,下清泉村南出省境入河北省涉县,其支流有东崖底河、源庄河。

  东崖底河 东崖底河是清漳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黎城、武乡两县交界分水岭黎城一侧、黄崖洞镇漆树村西的狮子杯,向东南流经水寨、东崖底等村,在看后村东注入清漳河。河流全长19千米,平均纵坡24‰左右,流域面积118.7平方千米,河床为砂卵石,河床糙率约0.067。在东崖底河干流以南,有一较大支流黄崖洞河,源于著名的黄崖洞一带,流经黄崖洞、赤峪、上河等村,在东崖底村南汇入东崖底河,河长11千米。

  东崖底河流域呈“Y”形,河道较为顺直,河谷宽300~800米。中下游河道宽80~100米,是“学大寨”期间人工改河造地形成的河道,河势不甚稳定,洪水时常冲毁河谷内的人造耕地,造成河流局部改道。

  该河系太行山中段的山区河流,整个流域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地形均为高山和沟谷,次级山脉为东西走向。西部山峰海拔在1 800~2 000米。最高峰黄岩脑海拔2 008.5米。南部和北部峰高自西向东均在海拔在1 700~1 000米间。流域内最低点为看后村北的河谷,海拔630米左右。流域地貌均为典型的山地,岩石裸露,植被稀少。

  流域内内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年内分配不匀,70%左右集中出现在汛期7~9月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80.5毫米。

  东崖底河是一条季节性河道,平时干涸。汛期洪水随降雨而生,来得猛去得快。该河年径流量1200万立方米。河流泥沙主要为推移质。

  源庄河 源庄河是清漳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黎城县北部西井镇,有南、北二支,北支在杏树滩村西,南支在千仵村,两源相距3千米,两源自西向东流,分别在南委泉村北、南两侧流过,汇合于茶棚滩,而后绕玉泉山向东流经源泉、源庄村,在寺底村东与西井河汇合后继续向东经石背底、圪台磨村出省界,经河北省涉县西辽城东流入清漳河。

  源庄河有两条较大的支流西井河和柏官庄河。柏官庄河发源于洪井乡黄草擉村西,自西向东从王家庄、柏官庄村南流过,在长畛背村北改向北流,经过曹庄、三十亩村,在源泉上游2千米处汇入源庄河。

  源庄河河长24千米(其中山西省境内21千米),河道比降20‰,流域面积274平方千米,河床糙率约0.065。支流西井河河长17千米,柏官庄河长12千米。源庄河为弯曲型河道,河谷宽300~500米,河道宽80~100米。由于上游南委泉近于干枯,源泉以上河道在汛期有水,源泉以下河道因接纳源泉(玉泉)而有清水流量。

  流域内地貌为山地,仅在南委泉、西井两地各有一面积小于10平方千米的微小盆地,是该区域内人口和经济活动较集中的地方。流域内高山遍布,山峰均在海拔1 000米以上,最高为西部分水岭的黄纪脑海拔2 002米。源庄河、西井河、柏官庄河穿行于峰间,流域内最低点为源庄河河口,海拔约590米。流域中部南委泉、西井两盆地地面高程分别在830~920米和800~860米之间。

  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内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7~9月之内,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蒸发量1780.5毫米。流域内有13处小泉水出露。最大的为源泉(又称玉泉),位于源庄河畔源泉村,泉水出露高程约700米,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秒,最大2.4立方米/秒,最小0.06立方米/秒。近十几年来泉水流量普遍小于多年平均值,在0.1~0.2立方米/秒之间。此外,源泉上游有南委泉,近年来泉水时断时流。洗耳泉流量也小于0.02立方米/秒。源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4000万立方米(包括清水流量1200万立方米)。

  长畛背水库位于源庄河支流柏官庄河上柏官司庄乡长畛背村,1966年5月竣工,属小(1)型水库,总库容15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为重力土坝,坝高22米,达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年一遇。

  浊漳河南源 浊漳南源流域地处北纬35°52′~36°31′,东经112°26′~113°25′,之间,北部、东部与浊漳河西源、浊漳河干流接壤,西、南与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为邻,南与卫河毗连,该区域水资源丰富。

  浊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西部石哲镇太岳山支脉方山东麓发鸠山以西的圪洞沟。河流向东经太皇宫、老圪倒流至平泉村与北来的关家河沟小河汇合流向东南,经洪珍、岳阳转向东流,再经石哲、申村后出山区进入上党盆地。浊漳南源上游河系呈扇状分布。河源除发鸠山圪洞沟为正源处,尚有中源(始于石哲镇房头庙)和南源(始于石哲镇大西沟口),中、南两源先在晋义村东南合流,后东流在石哲村西南与北源(正源)汇合。在申村村东,支流西堡头河从右岸汇入。

  浊漳南源干流出山区后,向东流至长子县大堡头乡交里村,沿途接纳右岸的支流苏里河、丹河,然后改向东北,在宋村乡北李末村南接纳右岸支流陶清河后出长子境,又经过长治县高河、高村、上秦3个村后进入长治市郊区范围,支流岚河在郊区杨暴村东北从左岸汇入,石子河在北寨河西从右岸汇入。北寨-交漳段为漳泽水库库区,浊漳南源最大的支流绛河从左岸流入漳泽库区。在漳泽水库大坝下游,浊漳南源蜿蜓北流,在黄碾镇西北出长治市郊区境,进入潞城市,经曲里、宋村、韩村、河湃、曹家沟等村后流入襄垣县,在该县城关镇甘村村东与浊漳西源汇合。浊漳南、西源合流后始称浊漳河干流。

  浊漳南源干流河道全长104千米(圪洞沟——甘村),浊漳南源总流域面积3 580平方千米。

  浊漳南源主要支流有西堡头河、苏里河、丹河、陶清河、岚水河、石子河、绛河等,流域呈扇形分布,平均宽度44千米,最大宽度95千米。浊漳南源干支流的中下游为冲积地带。

  浊漳南源流域面积石山区面积1250平方千米,占35%;土石山区与丘陵区715平方千米,占20%;河流阶地面积1615平方千米,占45%。干支流流域范围涉及长治市的长子、长治县、壶关、屯留、沁县、郊区、城区、潞城、襄垣9个县(市、区)。

  浊漳南源漳泽水库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2.65亿立方米。漳泽水库站1961~1996年35年实测入库年径流均值1.75亿立方米,最大为1962年5.261亿立方米,最小为1986年2835万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浊漳南源的水资源还有连续丰水年后又出现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如漳泽水库1962~1964年连续3年特丰水年,3年来水量分别为5.261亿立方米、5.255亿立方米和4.018亿立方米;1977~1995年连续19年来水低于均值,平均为7994.4万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浊漳南源流域内修建了众多的水库,其中有大(2)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46座。其中申村水库(中型)和漳泽水库(大型)建于浊漳南源干流上。

  漳泽水库位于浊漳南源干流上的长治市郊区交漳——淹村间,是浊漳南源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属大(2)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76平方千米。1959年11月兴建,1960年4月竣工蓄水,1995年除险加固改造后,总库容由原来的1.995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27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04亿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2.5米,溢洪道泄量为2 100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两千年一遇。

  申村水库位于浊漳南源干流上的长子县石哲乡申村村东,是浊漳南源干流上游的控制性工程,属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6.2平方千米。1958年4月兴建,1958年7月竣工蓄水,1992年除险加固改造后,总库容3 381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坝,坝高2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现已成为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养鱼、旅游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

  位于支流上的屯绛、鲍家河、西堡、陶清河、庄头5座中型水库累计总库容1.40亿,累计控制流域面积1 315.1平方千米。37座小型水库累计总库容4 888.9万立方米,累计控制流域面积3 90.15平方千米。

  小丹河 小丹河是浊漳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长子、高平两县交界的琉璃山(丹朱岭)北麓,与山南麓的沁河支流丹河源以-岭(丹朱岭)相隔。河自西而东流经张店、崔庄、而后蜿蜒北上,经田良、佈村、离村、邹村、韩坊、交里等村,在交里村北归入浊漳南源。河流全长18千米,流域面积120平方千米,主河道宽5~20米。小支流固益河在邹村东北从左侧汇入丹河。

  小丹河是上党盆地南部边沿流向盆地内的河流,流域地形为南部高北部低,东西高中部低。河源琉璃山海拔1200.5米,河口一带海拔917米。流域地貌为土石山区,占40%,丘陵阶地占60%。河道纵坡1/100~1/300,河床糙率在0.05~0.08之间。流域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缓坡土石山区,面积25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黄土台地),面积35.4平方千米,下游段为冲积平原区,面积59.6平方千米,上游植被有稀疏的乔木林和灌木混生,植被度达60%。

  流域的上游为多雨地带,年降水量669毫米,蒸发量1 695.6毫米,年均气温9.3~9.6℃。

  流域内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年平均清水流量0.07立方米/秒。地表水19万立方米,地下水360万立方米。

  陶清河 陶清河是浊漳南源的一级支流,源于壶关、陵川两县交界附近壶关县常行乡西马安村北,其主流流经壶关、长治、长子三县,全长78.7千米,是一条季节性洪水河道。在壶关境内,河流先是自南向北流经东井岭乡西马安、百尺镇韩庄、流泽,店上镇店上、固村,而后向西北经龙泉镇西堡(西堡水库)、紫岩掌、宋堡,在宋堡村南转向西南,经过黄山乡新庄村入长治县西池乡河头村、西池村入陶清河水库,再次改向西偏北方向,过东和乡、北呈乡北岭头、六家后,沿长治、长子两县交界蜿蜓北流,最后在长子县宋村乡南李末村北注入浊漳南源。陶清河流域面积735.18平方千米,其中壶关县321.88平方千米,长治县351.5平方千米,长子县61.8平方千米。较大支流有荫城河、师庄河(色头河)。

  流域中陶清河水库上游为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区内沟壑纵横,诸山峰海拔高程均在1 100~1 400米之间,旱塬高程在1 000~1 100米范围内。陶清河水库下游为河谷阶地与平川区。该河河道为洪水河道,平时为干河槽。上游河流两岸为5~10米高的黄土崖,河槽宽50~100米。下游河谷宽阔,河槽宽50~100米。西堡上游河道平均纵坡8.53‰,西堡-陶清河水库河段平均纵坡4.57‰,陶清河水库下游平均纵坡为2‰。

  径流年际变化较大,据西堡水库21年实测资料分析,变差系数为1.02。年径流最大值为1 970万立方米,最小值全年径流量为0。属季节性暴雨型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河川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极为显著,洪枯流量相差悬殊。河川径流量以洪水流量为主,清水流量甚微。陶清河年平均输沙量63万立方米。

  陶清河流域内有中型水库2座(西堡、陶清河)、小型水库9座(葡萄山、脚步河、石门口、流泽、北宋、东庄、河头、仙泉、坟上)。

  岚水河 岚水河是浊漳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屯留县盘秀山东麓的丰宜镇桥华沟和沙则沟,自西向东流经黑家口、吴寨、西流寨、丰宜,在丰宜以东入长子县境,继续东流经过营里、鲍家河水库,在东里村南流向东偏南方向,沿途经过关村、岚水、东贾、李庄,而后又向东偏北经大关村、董村进入长治市郊区,在杨暴村北注入浊漳南源,河流全长58.43千米,流域面积463.36平方千米。该河在长子县吴村以上流经土石山区,比降为20~15‰;吴村以下流经黄土丘陵区和冲积平原,比降5.2~0.63‰。岚水河的主要支流有金丰河、雍河。

  河源至屯留西丰宜河段,河床以砂卵石为主,部分出露为基岩,河道较顺直,河床稳定。西丰宜至岚水河段穿过黄土丘陵阶地,河道左右折冲不定。岚水以下河道进入上党盆地的冲积平原区,河势变缓,蜿蜒曲折。

  岚水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诸山峰均在海拔1 000米以上,最高为长子、安泽两县交界的顶顶山,海拔1 538米。东部地势平缓,河口高程只有905米左右。流域地貌按面积划分,大约为西部土石山区占49.6%,中部黄土丘陵区占16.8%,东部冲积平原区占34.6%。上游山区有二叠系石千峰组砂岩,沿河多为冲积淤积层,属第四纪晚更新世亚黏土、亚砂土,河漫滩及河床为冲积层,有亚砂土、粉砂土,并夹有砾石。干流在长子县流经地区为丘陵前缘的高台地地带,地形低下。

  流域内年平均年降水量588.2毫米,年内年际变化也较大。一年中70%以上的降水发生在6~9月间,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最大年降水量964.7毫米(1971年),最小年降水量371.1毫米(1965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 599毫米。

  岚河年平均年径流量2 499万立方米,该河径流来源主要在上游山区,各支流均有清水流量,枯水期清水流量0.216立方米/秒。河流冰封期一般在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年输沙量约30万立方米,主要为粉砂至细砂。

  浊漳河西 浊漳西源流域地处东经112o55′~113o44′,北纬36o02′~36o54′之间,北部、东部与浊漳河北源接壤,西与黄河流域的沁河为邻,南与浊漳南源毗连。

  河道发源于沁县漳源镇余岩村北,流经沁县定昌镇(县城)、段柳乡、新店镇,襄垣县亭镇、夏店镇,在古韩镇甘村与浊漳南源汇合进入浊漳河干流。浊漳河西源流经沁县和襄垣县。在沁县漳河村建有水神庙,庙前有泉水出露,泉水在漳源村汇入浊漳河西源,当地习惯以此为浊漳西源之源。在沁县安家岭-襄垣夏店镇付北村之间,河流流向大致为东南方向,付北-甘村河段流向为正东。浊漳西源河道全长80千米,流域面积1669平方千米。梁家湾以上河道比降为11‰~2‰,梁家湾至后湾河道比降5‰~0.6‰,后湾-甘村段河道比降3‰~1‰。经过多年对河道的治理,河床相对稳定。浊漳西源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郭河、徐阳河、淤泥河等。

  河床两岸一级及二级台地是沁县和襄垣县的主要耕地,河床内沙丘密布,河势变化迅速,主流变化频繁迁徒不定,是典型的山区河流。

  浊漳西源流域地形总体为北部高、南部低,东西两边高,中部河谷低。流域北部与浊漳北源西汤河分水岭在海拔1 400~1 500米之间;西部与沁河分水岭海拔1 400~1 700米,最高为伏牛山,主峰海拔1 754米;南部与浊漳南源的分水岭仅海拔1100~1150米;东部与浊漳北源分水岭海拔在1 050~1 200米间。上游漳源村河床高程1000米左右,中游栋村、夏店河谷高程为927米、895米左右,与浊漳南源汇合处河床高程为850米左右。

  浊漳西源流域按地貌形态划分,流域内土山区约400平方千米、土石山区约570平方千米、石山区约440平方千米,河谷平川区占259平方千米左右。浊漳西源上游属砂页岩地层,产流条件较好。

  根据后湾水库实测年份为1952~1955年、1957~2000年,断面天然年径流均值为1.22亿立方米,保证率(P)20%、50%、75%、90%情况下天然年径流量分别为1.76亿立方米、1.9亿立方米、0.69亿立方米和0.32亿立方米。浊漳河西源水资源总量为1.863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1.531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输沙量134万吨。

  浊漳西源流域内水利工程众多,为流域内的防洪、灌溉等提供了保障。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2座。

  后湾水库位于浊漳西源干流上的襄垣县亭镇后湾村北,是浊漳西源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贺家垴-后湾河段为后湾水库库区,属大(2)型水库,控制流域1300平方千米。1959年11月兴建,1960年3月竣工,总库容1.30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3325亿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6米,溢洪道泄量为665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两千年一遇。1995年对溢洪道进行了加闸门改造。现已成为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养鱼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它的兴建使主流的洪峰流量由原来的2259立方米/秒削减为500立方米/秒,有力的保障了沿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该库保护下游襄垣县县城、夏店镇以及太焦铁路、208国道、榆长公路、潞矿等。

  流域内还建有圪芦河、月岭山2座中型水库和12座小(1)型水库。中小型水库累计总库容833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95.33平方千米。漳源、梁家湾、西湖3座小(1)型水库建于后湾水库上游浊漳西源干流上。浊漳西源流域内有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1443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86%。

  迎春河 迎春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西部的伏牛山东麓,源头在漳源镇罗卜港村东,河流自北而南流经元王、上湾、东坡等村,在东坡至福村间转为向东流,又经丈河上、迎春、西渠上等村,在沁县城西汇入浊漳西源。在河源至福村间,多条平行的小支流从右岸汇入。石板上河为迎春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册村镇石槽沟、尧山村、东山一带,流向为先向北而后朝东,在福村正南从迎春河右岸汇入迎春河。迎春河河流全长17.4千米,流域面积132.88平方千米。上游河道(福村以上)纵坡17.4‰,下游纵坡2‰,流域宽度10.4千米,河床糙率为0.04。

  该河为季节型河流,河道上游为山谷型河道,河床为砂卵石(多为山洪),中、下游河道宽阔、平缓、弯曲,两岸90%为农民耕种地。河床上游为砂砾石干河床,中、下游为砂质土,河道固定,河床相对稳定。

  地形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四周环山,石山区占20%,土山区占40%,塬沟地占40%。地貌为梁峁塬地,沟壑纵横,侵蚀发育严重,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迎春河年平均径流量1061万立方米,年输沙量12.05万立方米。该流域有元王、池头等几处泉水,较大的为郭村镇池头村青龙池泉水,因此该河常年清水不断,水色清澈透明,没有污染。

  在迎春河建有小(1)型的迎春水库和迎春灌区,支流上建有小(1)型的石板上水库。

  圪芦河 圪芦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沁源交界圣佛岭东麓的沁县册村镇新庄村西北,上游接纳了后泉(漫水)泉水和余交村西的余河水,经册村向东流,在樊村南与右岸支流南里河汇合,于樊村以东2千米汇入浊漳西源。流域面积151.8平方千米。

  圪芦河主河道流经杨家铺、后泉、漫水、寺庄、后沟、下湾、册村、河止、道兴9个行政村。主河道全长26.9千米,流向为自西朝东,河道平均纵坡6.4‰。有三条主要支流:一是南庄至册村支流,流经南庄、南余交、北余交、册村4个行政村,河长6.3千米;二是南马服至陡沟支流,流经南马服、北马服、新柱、陡沟4个行政村,河长6.3千米;三是西林至寺家庄支流,流经西林、东庄、侯家庄、上张庄、下张庄、南里、中里、唐村、寺家庄9个行政村,河长8.1千米。

  圪芦河流域为山区丘陵地貌。该流域地形为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山峰海拔1400米左右,东部山头海拔1000米左右,河口附近河谷高程940米上下,属山谷河流,河床稳定。流域中土石山区占31%,石山区占27%,丘陵区占42%。

  流域内有册村雨量站,建于1971年,有30年的观察记录。河道年径流1350万立方米。清水流量漫水至河口为0.2~0.3立方米/秒。河流输沙为细砂和粉细砂,年输沙量15.80万立方米。圪芦河流域内有中型水库(圪芦河水库)1座,小型灌溉工程(圪芦河和五一渠)2处和鱼池100亩。

  白玉河 白玉河是浊漳西源上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沁县西南部南泉乡泊村,流经南泉、郭庄、连家庄、故县、徐村、月岭山、太里、南池等村,在南池村东南注入浊漳西源。主河道流经南泉乡、故县镇、新店镇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河型呈树枝状,干流在连家庄上游流向为东北,连家庄以下流向正东。河流总长32千米,流域面积280.7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为5‰左右。河床部位从下到上依次为黄色冲积壤土及砂层,灰黄灰白湖沼沉各西黏土及砂砾层,现代河流沉积砂卵石层等。

  白玉河有4条较大支流:一是连家沟至连家庄支流,流经连家沟、八东坡、下庄、唐庄、连家沟,河长10.8千米;二是寺沟至东仁支流(后河),流经寺沟、北集、五科、后河、东仁,河长9.9千米;三是阳坡至杨楼角支流(清河),流经阳坡、西庄、窑科、东庄、安仁、新尧科、余沟、清河、下清河、杨楼角,河长8.1千米;四是西待贤至古城支流(待贤河),流经西待贤、东待贤、何家庄、杨湾、下窑、沙圪道、古城,河长7.2千米。

  白玉河流域呈低山丘陵地貌。流域西部以与沁河流域分水岭一线为最高,在海拔1370~1540米之间。最高峰为沁源、沁县交界上的圪台头(海拔1540.5米)。流域北部分水岭在海拔1000~1080米间。南部分水岭自西向东为海拔1300~1050米。河源处河谷海拔1060米,河口处为920米左右。流域地貌大致为石山区90平方千米,土石山区110平方千米,土山区80.75平方千米。流域内山大沟多,地形破碎,山坡林草覆盖率不达20%。

  年平均径流量为2493万立方米,最大5740万立方米(1989年),最小293万立方米(1999年),清水流量为0.2~0.3立方米/秒。年平均输沙量为34万立方米,由于植被逐渐改善,梯田整治,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河流泥沙逐渐减少,现平均输沙量为5.75万立方米(1988~1999年),河水水质良好。

  白玉河流域内有1座中型水库(月岭山水库),1处小型灌溉工程(月岭山)及人畜饮水工程。

  郭 河 郭河在沁县段称杨安河,在屯留县段称谷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西南部杨安乡韩庄西的苗行沟和坟上沟,流经沁县的上湾、上观、许庄、杨安、松交等村,在松交村东2千米处入屯留县,经吾元镇的黑豆沟、三交、东坡、甘草滩后入襄垣县境,经上马乡的高崖底、温泉、固村、司马、流渠等村后入后湾水库。郭河在沁县段流向为东偏南,入屯留后即开始转折,自三交村起至后湾水库流向为东北。河流全长33千米,流域面积285.5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纵坡2‰。海拔高程在1000~1200米之间,入后湾水库处高程917.00米。

  该流域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四周环山,石山区占33%,土石山区占47%,黄土丘陵区占20%。郭河流域地形复杂,多为土石丘陵沟壑区。地貌分类为土山30%、土石山50%、石山20%。林草地面积约40%。该流域除一部分地段砂石层裸露外,大部分地段经过多年植树和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状况基本得到治理。

  郭河流域内水利工程有小(2)型水库1座,塘坝2座,打井120余眼,节水灌溉面积1200余亩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淤泥河 淤泥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屯留县余吾镇杏树脑村西南,流经董庄、响水头、史家沟等村后,出境入襄垣县侯堡镇的安沟、邕子、闫村、侯堡、东周、南丰沟,在古韩镇东里村从右岸注入浊漳西源。河流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14.35平方千米。河流上游(闫村以上)为向东流,平均比降15‰,下游流向北偏东,比降约2‰。

  淤泥河呈树枝状分布,河床较窄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冲刷和淤积区段。

  淤泥河流域内为丘陵沟壑区,沟壑较为发育,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源头杏树脑海拔1151米,中下游均在1050~900米,入河处高程875米。河流年径流量为0.11亿立方米。清水流量为0.13~0.24立方米/秒,年输沙量为8.73万立方米。

  流域内建有小(1)型水库2座,潞安矿务局自备水源工程、后湾水库灌区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滩地开发300余亩。

  浊漳河北源 浊漳北源是浊漳河三源之一,发源于榆社县北边边河口乡上白鸡岭,南流至两河口汇入由三县垴发源的交口河,流经社城、西马、银郊、城关、韩村、郝北7个乡镇,于郝北镇关园村出境注入与武乡县交界的关河水库,流向由向南改为向东南,流经武乡县丰州镇下关、上司乡韩庄、故县乡里庄、大有乡长乐、监漳镇等村后进入襄垣县境,经西营镇、下良乡梁庄、西邯郸、强计等村后,在襄垣县小峧村南汇入浊漳河干流。

  浊漳河北源流域北部与黄河流域的汾河接壤,西部与浊漳河西源为邻,东部与清漳河毗连。流域总面积3797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16千米,河道比降0.44‰~3.63‰。浊漳北源干流自晋中市榆社县流入长治市武乡县后,主河槽宽度150~300米不等,上游为土石山区,土、红土覆盖于河谷两岸的低山地带,下游河床组成大部分以砂卵石或粗沙为主,偶有基岩出露。河道中上游河床稳定性差,左右摇摆不定,下游穿行在基岩“U”形河谷中。

  据石栈道水文站1997年资料统计,径流模数为541立方米/秒,径流深17.2毫米,最大流量11.8(8月3日),最小流量0(7月8日),日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年输沙量1.36万吨,日最大输沙率48.3千克/秒,日平均输沙率0.43千克/秒,日均土壤侵蚀模数19.4吨(km2·a)。年内平均输沙级配,中数粒径0.037毫米,平均粒径0.038毫米。

  流域下游的关河水库入口处,平水清水流量为0.25立方米/秒,枯水年则为0.1立方米/秒。

  浊漳北源关河水库以上年平均径流量1.85亿立方米。关河断面上输沙量333万吨,土壤侵蚀模数为2387吨(m2·a)。

  涅 河 涅河古称涅水、甲水,是浊漳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武乡县西部分水岭乡的五里铺村,流经武乡、沁县两县的勋欢、权店、南沟、程家沟、东寨底、南涅水、窑上坡、祁村、松村、聂村、富庄、东村等村镇,在关河水库下游约1千米处汇入浊漳北源。河流流经地多为丘陵山区中的河谷平川,河道平缓多曲折,总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在程家沟---松村河段,河流基本上作为两县的分界,但由于平川河流的摆动性,河流与县界又不完全一致。涅河沿途从右岸接纳的主要支流有西汤河、南涅水河、松村河,从左岸接纳的主要支流有高寨寺河、涌泉河、马牧河等。涅河全长48千米(五里铺——河口),流域面积696.7平方千米(其中平遥21.56平方千米,武乡421.8平方千米,沁县253.34平方千米),河道纵坡上游故城水库(南沟)以上为26‰,中下游为1.25~8.33‰。

  涅河故城水库以上河段为山区河道,故城水库下游河段流经丘陵山区的河谷平顺地带,河床宽一般在300~600米间,河流两岸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河段由于河道过缓,河床淤积,行洪能力降低,还形成了一些洼地,引起两岸下湿地增多。涅河干流沿岸以源头五里铺一带最高,海拔1471米,干流中下游两岸山高一般在海拔1200以内,河谷高程在1000以内,河口高程934米。涅河流域地貌主要为石山区、土石山区、丘陵区三种。石山区186平方千米,占26.7%;土石山区172平方千米占24.7%;土山丘陵区338.7千米,占48.6%。

  涅河河口断面年平均径流量3648万立方米,枯水期清水流量在0.5~1.0立方米/秒间,年平均输沙量89万。

  涅河流域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土地资源丰富,由于河床宽阔较稳定,加之沿途有3座小型水库的拦洪调控,以致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由于近几年来降雨较少,气候干旱,原有的盐碱、下湿地逐年减少。

  河道全长48千米,可治理长度为30千米,已初步治理21千米,其中石堤5千米,土堤6千米,生物堤10千米。控制河道宽度为100~150米。流域内有小型水库3座,万亩灌区1座。另有大水峪、信义、蚂蚁站、城南等塘坝和近几年来修建的人字闸工程20余座。总库容100万立方米。

  贾豁河 贾豁河是浊漳北源关河以下的一级支流,位于武乡县贾豁乡,贾豁村以上分为两支,一支发源于下细堙村南,向西偏南流经刘家沟、上王堡、李家庄、下王堡、贾豁等村,另一支发源于大堙村南,流经柳亭郊、石泉、郭村,在贾豁村南汇合改向南流,经东坡、官道甲、古台、田庄,流经故县乡的李庄汇入浊漳北源。河流全长19千米,流域面积104.3平方千米,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遇暴雨,山洪暴发,雨过天晴,河道即干,河床为岩石,河床稳定。

  贾豁河流域为土石山区和丘陵区,土石山区占72%、丘陵区占28%。流域内源头下细堙一带最高,山头海拔1340米。河流沿岸各山头沟在海拔在1000~1200米间,河谷高程在1100~900米之间。

  河流年径流量为635.5万立方米,径流系数为7.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清水流量0.22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为18.66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模数石山区为1000吨/(km2·a),土石山区为1800~2000 吨/(km2·a),丘陵区为2000~2500吨/(km2·a)。

  蟠洪河 蟠洪河又称洪水河,位于武乡县东部,是浊漳北源较大的一级支流。蟠洪河上游(武乡洪水镇寨坪村以上)分为左、中、右三源,三源大致流向均为由北向南。左源自武乡县墨镫镇岩洼村,流经墨镫、马堡、新村、白和等村。中源自左权县的神凹村,经左权县三教、三架沟、佛口村进入武乡,又经武乡县墨镫镇玉石沟西、洪水镇北台、南台等村,在白和村西南与左源合流,流向洪水、寨坪。右源源自榆社县甲堰沟,经营村、驼骆、上石墙等村进入武乡洪水镇后,又经下石墙、上黄岩、广志、东沟、西沟等村,在西沟村南、寨坪村北与左、中二源合流。三源合流后,蟠洪河向西南方向经寨坪、店上、中村、蟠龙、型塘、监漳镇的下北漳等村,出武乡境后在襄垣西营镇南漳村西归浊漳北源。河道全长40千米(神凹-河口),流域面积525.61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上游陡于下游,洪水-中村为11~8‰,中村-蟠龙段为9.4~10.9‰,蟠龙-河口为9.4~2.3‰,河床糙率为0.04~0.050。蟠洪河沿途有广志河(古称黄岩水)、窑湾河、石门河、陌峪河汇入。

  蟠洪河流域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整个流域内山大沟深,山峰密布。流域北部最高峰为左权境内海拔1663.48米的大红垴。东部最高峰为支流窑湾河与清漳河流域分水流岭处的黄岩脑,海拔2008.5米。流域河口处河床最低,高程为890米左右。蟠洪河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河道比降大,冲刷严重,河床宽阔而不稳定,中下游河床宽120~480米。流域地貌大致为石山区153.11平方千米,土石山区97平方千米,土山区150.5平方千米,灰岩区125平方千米。境内植被稀疏,覆盖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河道年平均径流量约3800万立方米。一般清水流量0.013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76万立方米。

  流域内有集中供水工程处,分别是:蟠洪河集中供水工程、窑湾集中供水工程。

  后又新建人字闸55座,总库容达50万立方米。

  为防止河害,已初步治理河道20千米,兴修了一些堤坝堤防,现有石坝13.7千米,河流宽度在120~180米之间。

  石门河 石门河是蟠洪河的一级支流,源于蟠洪河与清漳河流域分水岭西侧武乡蟠龙镇境内,向西北方向流经南郊、郊口等村后改向西,再经石门、温庄等村,在河不凌村东入蟠洪河。河沟全长16.7千米,流域面积100.6平方千米。沿途有石瓮河、马兰头河汇入。石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本干枯,汛期遇暴雨,山洪暴发,雨过天晴,河道即干,河床为岩石,河床稳定。流域上游为石山区,中下游以土山区为主。河流年径流量533.5万立方米。该流域地貌为土石山区和丘陵区,灰岩区约20平方千米。

  史水河 史水河是浊漳北源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水凹村,沿沁县、襄垣县界向南至沁县李家庄东进入襄垣县王村镇境,向东南流经史北、下庙、王村、北姚、店上,又缓慢转向东北,经下良镇西故县、下良、西坡、水碾村,在西邯郸村西约1千米处注入浊漳北源。在王村,有支流龙王堂河从左岸汇入。史水河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90.83平方千米。

  史水河从西向东穿过襄垣县北部,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山峰在海拔1000~1200米之间。沟壑较为发育,局部地区有砂岩出露。地形为西高东低,南北两侧高,中部河谷低。源头水凹村海拔1212米,河口处河谷海拔为850米左右。史水河呈树枝状分布,河床较窄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冲刷和淤积区段。

  史水河一般清水流量0.05立方米/秒左右。年平均径流量约1 000万立方米。河流清水流量为0.13~0.22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为8.73万立方米。

  史水河上有3座小(2)型水库,分别是东风水库、店东水库和王家峪水库。

  浊漳河干流 浊漳干流地处东经112°54′~11°44′,北纬36°44′~36°48′之间,北部与浊漳北源、清漳河接壤,西部与浊漳西源、浊漳南源为邻,南与卫河毗连。该区域水资源丰富,长邯铁路、长邯高速公路、309国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浊漳干流从浊漳西源、浊漳南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后,向东北流经襄垣县的古韩镇、北底乡,在小峧村和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浊漳河北源汇合,转向东南方向,经黎城县上遥镇的吴家庄、柏峪村,潞城市的辛安泉镇的石梁、西流、在辛安村转向东流,经平顺县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在马塔村东出省界进入河南省林州市,向东流经天桥断,在合漳村与清漳河汇合后称为漳河,进入岳城水库。

  浊漳干流除接纳浊漳三源外,还有平头河、源庄河、小东河、平顺河和出省境后的露水河汇入。山西省境内面积为2695平方千米(含出省境后汇入的露水河山西部分)。

  浊漳干流河道长124.7千米。在甘村——小峧村29.7千米为上游部分,也称为西南源,河道纵坡2.5‰;甘村——北底段,河床比较宽阔,宽在300~500米之间,河床由泥沙组成;一级、二级阶地由耕种壤土组成;北底——小峧段河床缩到100~150米,河道较陡,两岸岩石出露,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在小峧——辛安桥46.5千米为中游部分,河道纵坡3.6‰,河道宽300~500米,局部河段60~100米,河床在宽阔地段由泥沙组成,在狭窄地带由砂卵石组成;在辛安桥——马塔村出省境的48.5千米为下游,河道纵坡4.7‰,河道宽80~150米,局部河段为230米,弯道多,跌坎多,两岸岩石出露,河床由岩石和砂卵石组成,开阔段有滩地。

  浊漳干流横穿太行山脉,流域地形总体为南北高,东西两边低。流域北部海拔在1 140~1 700米之间,西部海拔在900~1 200米,南部海拔在1400~1 800米;东部海拔在1 200~1 400米间,小峧河床高程为780米左右,吴家庄河谷高程为760米,辛安村河床高程610米左右,马塔村河床高程397米。

  浊漳干流流域基本属于石灰岩山区。东南部植被覆盖较好。石梁水文站年平均输沙量为561.8万吨。

  石梁水文站在19世纪80年前平均年径流量为7.8亿立方米。

  辛安泉位于潞城市、黎城县、平顺县交界地带的浊漳河河谷中,包括王曲和实会两大泉群,沿浊漳河自西流村至北耽车村约16千米范围内有一系列的泉群出露,泉口总数约170余处。泉水出露标高西流为643米、王曲为637米、南流为630米、实会为615米。出露地层王曲泉群为奥陶纪灰岩,实会泉群为中寒武世厚层鲕状灰岩。年平均泉水流量为11.9立方米/秒,为全排型岩溶泉,是北方地区的第二大岩溶泉。

  长治市供水总公司和山西天脊集团从浊漳河干流的西流村,提取辛安泉水共3.2立方米/秒。

  平头河 平头河也称马岩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于武乡县东南部韩北乡小窝铺村北的黄纪脑(位于石门乡),向西南2.5千米进入黎城县上遥镇南余沟,转向南经阳和脚、葫芦脚、马岩、后家庄、平头,从西下庄村起改流向为南偏西,再经东坡、石板村,最后于石板村西南从浊漳河左岸汇入浊漳河。平头河河道全长21.5千米,流域面积104.9平方千米。在平头村有岚沟河汇入。

  平头河流域山高沟多,地形为南低北高。源头黄纪脑高程1 951.8米,东部分水岭高程多在1 700~2 000米,河口附近两岸山头较低,高程约在1200米左右;西部分水岭高程多为1 500~1 700米。中部河谷高程自上游至下游约在1 400~840米之间,入河口处为800米。流域地貌以石山区和土石山区为主。河道宽在20~80米之间,河道纵坡为10~30‰,河床糙率为0.03~0.04之间。年平均输沙量16.6万立方米。

  平头河为山区洪水河道,年平均径流量约700万立方米左右。马岩村以上河道无基流,在马岩村因有龙洞泉的出露,下游河道清流量约为0.06立方米/秒。

  原庄河 原庄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于潞城市北部合室乡张家河村,向北经过黄蒿沟、小熬脑、西岭、申庄、西坡等村,在西坡村北2.5千米处进入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改向东北,流经原庄、井关、普关等村,在普头村北1千米处流入黎城县境,最后流经长治、榆树村,在上遥村北0.6千米处从浊漳河右岸汇入浊漳河。河道全长17.5千米,流域面积110.10千米。

  原庄河呈树枝状分布,河床较窄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冲刷和淤积区段。

  原庄河是一条穿行于丘陵沟壑区的季节性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300万立方米。流域上中游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下游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地形较为完整。高程大都在1 000~1 200米,入河口为740米。河流年输沙量为4.73万立方米。

  小东河 小东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于黎城县东阳关镇老金峧。向西南方向流经东黄须、停河铺乡大停河、停河铺、黎候镇午桥、黎城县城、南桥沟、东洼、西洼、西仵乡西仵、赵店等村,在赵店村南从浊漳河左岸注入浊漳河。河流全长20.8千米,河道宽10-30米之间,河道纵坡为5~15‰,河床糙率为0.025~0.03之间,流域面积215.6平方千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为洪水径流,径流量1499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9.23万立方米,流域地貌为丘陵与河谷阶地。整个河道处于黎城盆地,北由横岭为分界线,东、西两侧分别由大山阻隔,河床比较稳定。阳南河、七里河分别在停河铺七里店村汇于小东河。

  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531.9毫米。流域内有小型水库3座和多座塘坝,总库容620.8万立方米。

  平顺河 平顺河又称百里滩河、西沟河,发源于平顺县龙溪镇大门道村东南4千米与壶关县交界处一带的深山区,在大门道村以上河(沟)称“马道河”,属无人居住区,流向为先向西而后转向北。河流从大门道村东流过后,向北流经北坡、龙镇、南坡、西沟乡申家坪、南赛、西沟、川底、石埠头,青羊镇(平顺县城)等村流经山南底、南耳沟、张井三村,然后向北偏西方向经过中五井乡天脚村、中五井、下五井、留村进入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庄头、清口、下黄等村,在下黄村改向东,经辛安村后从浊漳河右岸注入浊漳河。河流全长49千米,流域面积677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南大河,在潞城市李庄村西北从左岸汇入平顺河。

  平顺河流域均为石灰岩山区,流域内山大沟多。流域内的最高峰为河源头一带的“赵掌尖垴”峰,海拔1855.8米。流域地形为南高北低,南部山峰海拔1800~1500米,沿河东西部山峰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县城以上河谷海拔1400~1000米;县城以下两岸山峰海拔1 000米上下,河谷海拔1000~700米,入河口610米。

  平顺河河床均为砂卵石,河道比降大。西沟以上河道平均比降23‰,西沟以下平均比降18‰。县城以下河道平均比降17‰。

  平顺河为季节性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1400万立方米,全部为洪水径流,河道清水流量为零。

  流域内有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2332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12平方千米。有安乐、西沟、西岭提水工程。

  南大河 南大河是平顺河的支流,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壶关县集店乡西庄村北一带,在当地称百泉河,向北偏东方向流经该县的辛村、西桥上、河东等村,进入平顺境内后经过苗庄、北甘泉、常家、北社等村,在北社村北进入潞城境内,在潞城境内,河流沿东北方向经过苗家、木瓜、王家庄、南桃、黄牛蹄,出黄牛蹄水库后汇入平顺河,全长37千米,流域面积293平方千米。南大河流域内有小水库4座(河东水库、南五马水库、北甘泉水库、黄牛蹄水库),累计总库容2937万立方米。

  露水河 露水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发源自平顺县杏城乡浦水,先向东南流经鲜泉、黄崖、牛石窑,过牛石窑村后缓慢转向东北,经苇池、河楼沟、阱底等村出平顺境入河南省林州市。在林州境内向北偏东方向流经高家台、石板岩、南谷洞、尖庄、杨耳庄、槐树庄、东盘阳等村,最后从浊漳河右岸注入浊漳河。在尖庄村上游,有支流苤兰岩河从左岸注入。露水河干流总长53千米,其中山西省境内河长16千米。山西省境流域面积471.12平方千米(包括苤兰岩河及其他从出省境汇入的水支流面积)。

  露水河为穿行于太行山中的山区河流,流域地貌为单一的石山区地貌。流域内山峰林立,地势险恶。河流上游山西省境内诸峰在海拔1600~1800米之间,河谷高程1050~1500米。

  露水河干流出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400万立方米,多为洪水径流,河道清水流量0.1~0.3立方米/秒。

  露水河流域现有小型电站4处,总装机容量6台483千瓦。

  平顺境内露水河流域总人口3.13万人,耕地3.18万亩,粮食种植以大秋作物为主,土特产有党参、柿子、核桃、花椒等。

  卫 河 卫河是海河流域重要支流,与漳河同属漳卫南运河水系,卫河主源发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南部夺火镇南岭,上游称为大沙河,在陵川县境内流域面积248.3平方千米,流域内均为山区,流向自北向南,流经夺火镇南部的槐树庄、河口、外荒等村庄,在省界附近有另一条小支流纸坊河汇入,此后出山西省境,进入河南省焦作市,经马安石水库调节,此后转向东流,纳入石门河、黄水河、百泉河后称卫河,在山东省陶县徐万仓与漳河汇合以后称卫运河。卫河流域总面积7303平方千米,河源至徐万仓(称沟湾村)河长382千米。卫河在山西省流域面积1624平方千米,流域内包括长治市的壶关县(561平方千米)和晋城市的陵川县(1063平方千米),除主流大沙河以外,在山西省境内还有磨河、西万仓河、香磨河、郊沟河等支流分别流出省境。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2000年系列山西省卫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亿立方米,P=20%、50%、75%、95%的河川径流量分别为2.57亿立方米、1.36亿立方米、0.87亿立方米、0.63亿立方米。由于地处山区,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山西省卫河流域现在水资源利用率不到5%。

  卫河支流在境内的流域面积为561 平方千米,主要有壶关县的郊沟河、桑延河。

  郊沟河 郊沟河是淇河的一级支流,属淇河支流淅河的上源,在山西省境内为独立水系。郊沟河发源于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岭后底村西,河流先向东北流过常行、崔家庄,而后朝东经大坪、大会、磨掌、芳岱、西柏板、土谷堆、盘底、桥上、大河、杨家池、东川底、南坡等村,在南坡村东流出山西省境,进入河南省林州市称为淅河,在流过林州市合涧镇后,转向东南,在林州市河口村南注入淇河。郊沟河全长88千米,其中在长治市境内河长55千米,流域面积584 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发源于平顺县东南部杏城乡东坡上村的石河沐河,流域面积125.35平方千米。

  郊沟河流经地区山大沟深,山势陡峭,河流蜿蜒回折于太行山大峡谷中。主要支流有从右岸汇入的神掌沟、红底河、鳄鱼沟等,从左岸汇入的福头河、石坡河、桥后沟、怪龙沟等。地势为西部高、东部低;南北高,中部河谷低。流域内最高峰为西北部壶关县石坡乡双井村岭,海拔1829米,最低点为壶关县桥上乡东川底、南坡村河谷,仅为海拔420米。该流域内遍布陡山恶石,绝壁千丈。据弓上水库30年资料分析,洪水年径流变差系数为1.18。洪峰流量最大值为3 350立方米/秒(发生在1975年8月6日),年平均径流量7 727万立方米。

  在构造和地貌的控制下,下降泉水出露很多,左岸有福头河泉水、七里栈泉水、八道水仙居泉水、拐龙沟泉水、川底沟泉水汇入;右岸有洪底沟泉水、鳄鱼沟泉水汇入。清水年平均径流量为6260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1.99立方米/秒。清水流量年际变化较小,据弓上水库30年资料分析,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28。

  郊沟河流域各流小沟内多处泉水出露,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桥后沟又称"八道水",发源于平顺县杏城乡西安里,是郊沟河山西省境内清水流量最大的支流,清水流量0.38立方米/秒左右,郊沟河清水流量0.50立方米/秒。年平均输沙量为45.2万吨。

  流域内有小(1)型水库1座(磨掌),旱井18147眼,旱池265个,以及七里栈供水工程等4个提水站等水利工程。

  磨掌水库位于郊沟河上游树掌镇磨掌村,1960年7月竣工,属小(1)型的,总库容53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2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1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达300年一遇。

  七里栈供水工程将流域内的七里栈泉水提引到壶关西部浊漳河流域的缺水区域,解决约13万人饮水困难及部分工业用水,提水流量0.106立方米/秒,是壶关县较大的供水工程之一。

  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3万kw,可开发量为1.06万kw,现已开发6270kw。从1970年1月开始首建桥上二级水电站,到目前共拥有小水电站8处,装机20台,总容量为6270kw,有桥上一级、二级、三级站,盘底、前后脑、杨家池、大河二站。

  芳岱水库,该水库为中型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02平方千米,年来水量1760万立方米,总库容2436 立方米,兴利库容1400万立方米,坝高65米。

  郊沟河发源于东井岭乡岭后底村西,向东北经常行、崔家庄、而后朝东经树掌、桥上流入河南林州市。境内河长88 千米,流域面积509平方千米。

  桑延河发源于壶关县鹅屋乡洞上村,经鹅屋、黄崖底村由北向南流入河南辉州市,境内河长11.3 千米,流域面积52平方千米。

  沁河水系 沁河流经晋、豫两省,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一条较大的一级支流。沁河发源于长治市沁源县霍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源头分水岭高程为2200米左右。据《沁河志》载:“活风村东北沟中石崖下一穴,出水湍急”,为沁河源头。河流在太岳山崇山峻岭间蜿蜒南下,穿越临汾市安泽县,在沁水县官亭圪堆附近进入晋城市,经阳城县至泽州县拴驴泉附近入河南省,由河南省济源县五龙口出太行山至武陟县南贾村汇入黄河。

  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长治市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霍山东麓沁源县王陶乡的二郎神沟西北部的将台上村西,境内河长98 千米,流域面积230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6.6%。境内汇集了聪子峪河、赤石桥河、紫红河、白狐窑河、狼尾河、柏子河、青龙河等支流,至中峪乡龙头村流出长治市境,出境后在临汾市的安泽县又汇入了发源于长子县的兰河。

  聪子峪河 聪子峪河是赤石桥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源县西北部王陶乡的王堡庄,于郭道镇老君头汇入赤石桥河,该河流经王陶乡的王堡庄,聪子峪乡的小岭底、小聪子峪、才子坪、聪子峪、新店上,郭道镇的棉上村。

  聪子峪河流为山区泉溪性河流,流域面积为183平方千米,河长为18.5千米,河道纵坡为26.27‰,河床糙率为0.028,河型为顺直型,河相系数为16,河床多为砾石和砂,较为稳定。

  该流域为土石山区,西高南低,自然环境复杂,地貌多变,有高山,深沟、丘陵。海拔在1 160~1 690米之间,流域区内植被较好,森林树种以油松为主。

  聪子峪河年平均径流量1 800万立方米,多为洪水径流,枯水期流量0.01立方米/秒左右,已开发利用500万立方米。

  河流年输沙量为39.3万吨,水土流失沟蚀和面蚀为主,尤其是层状面蚀、细沟面蚀、鳞片状面蚀最为严重。河流宽度在20~60米之间。

  白狐窑河 白狐窑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源、沁县交界处的洪湘寺,向西偏北方向流过沁源交口乡马泉、白狐窑村,过白狐窑后逐渐转向西南,流经新毅、安乐、铺上、石壑、枣林庄、交口等村,在交口村南汇入沁河。

  该河流水系属于山泉性河流。河道蜿蜒曲折,全长16千米,流域面积118.7平方千米,平均比降18.36‰,河床糙率为0.024,河型为顺直型,河床主要为基岩、砂岩,河床稳定。

  白狐窑河流域地势为东部高、西部低。流域内山峰多在海拔1 200~1 400米之间。最高峰为海拔1 540米的圪台头。流域内最低处为交口一带河谷,海拔1050米左右。流域地貌以土石山区和疏林区为主。属于河谷阶地区。沟壑密度为1.32千米/平方千米。河谷相对来说较为开阔,山势也较为平缓,土层较厚。年平均径流量1 300万立方米,其中清水流量0.03立方米/秒。河流平均宽度为10~30米,有石堤5 000米,水利工程31处,其中有谷坊坝、“人字闸”等工程。地表水利用量为30万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50万立方米。

  狼尾河 狼尾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源县西北部李元镇的姚家庄,该河向东南方向流经李元镇的李城、上庄、下庄、李元、贤友、马森、新章,沁河镇的朴则、长乐、麻苍、河西,在北园村东、沁源县城北1千米处从沁河右岸注入沁河。

狼尾河为山区泉溪性河流,流域面积为153平方千米,河长为22.5千米,河道纵坡为16.32‰,河床糙率为0.026,河流宽度在20~60米之间,河型为顺直型,河床多为砾石和砂,较为稳定。

  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900万立方米,多为洪水径流。河道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左右。已开发0.05亿立方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为2235吨(km?2·a),河流年输沙量为33.5万吨,水土流失以沟蚀和面蚀为主,尤其是层状面蚀、鳞片面蚀、细沟状面蚀最为严重。

  该流域内共包括2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人口为13400人,共有劳动力4890人,大畜956头。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

  虹霓河 旧名虹梯河。源出平顺县东寺头乡,流经虹梯关乡,于虹梯关乡和平东擉峡谷出境入河南林州南谷洞水库。河道全长43公里。荿兰岩境内为常年性流河,上游主要为季节性河流。有主要支沟14条。流域面积57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6.2%;自羊老岩龙曲水村始有泉水出露,清水流量0.16立方米/秒。平均流量0.25~0.3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 500立方米/秒。年平均输沙量1 1571吨。

  青龙河 青龙河又称法中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源县法中乡北部青龙山下郭家庄,向南流经法中乡的老庄科、支角、集义、马西等村,而后向西南经马家窑、董家、黄家洞村,过黄家洞村不远流向正西,经上湾,沁河镇闫寨村,在闫寨村南从沁河左岸归入沁河。该河流水系属于山泉性河流。流域面积为195平方千米,主河道长度为27.5千米,河道纵坡为18.51‰,河床糙率为0.023,河型为顺直型,河床主要为基岩、砂岩,河床稳定。青龙河主要支流有桑凹河、柳湾河,分别在马西村、黄家洞附近注入法中河。这两条支流均在法中河左岸。

  青龙河流域内最高峰为北部海拔1502.5米的狮子岭。流域中上游区域内山峰多在海拔1 300~1 400米,下游区域内峰高多在1 100~1 300米。上游老庄科一带河谷海拔1 180米,中游马西河谷海拔1 040米,河口海拔为950米左右。沟壑密度为1.44千米/平方千米。河谷较为开阔,山势也较为平缓,土层较厚。

  青龙河年平均径流量2100万立方米,年平均产沙量为42万吨。

  青龙河河床平均宽度为10~20米,有石堤5 000米,沿河两岸通道绿化6 000米。

  该流域共有水利工程28处,其中小型水库1座,7座人字闸,20座谷坊。

  支角水库位于青龙河上沁源县法中乡支角村北,1974年竣工,属小(2)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5平方千米,总库容55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心墙坝,坝高15.5米,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年一遇。

  龙头河 龙头河又称柏子河、中峪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沁源县西南部,流域东西长12.6千米,南北长46.2千米,总面积268平方千米。河流起源于灵空山镇北部黑峪村黑峪沟,流经灵空山镇北山村、西务村、杆子坪村、柏子村、水泉坪村、王庄村、畅村、好村、中峪乡峪村、渣滩村、中峪村、百家滩村、东王勇村,在龙头村东从沁河右岸归入沁河。属山区泉溪性水流,呈树枝状河系。

  龙头河全长43千米,河道纵坡为18.51‰,河床糙率为0.029。河相系数上游为14、中游为6、下游为10。

  龙头河流域为土石山区,河流经过地区大部基岩裸露,河床稳定。流域在平面上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的长条状,顺长条方向中部为河谷。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流域上游五龙川一带高中山区,黑峪村以西山峰海拔2 056米,为最高峰。往南灵空山镇中部、南部为低山区、丘陵区,山峰海拔1 600~1 800米。中游(柏子-中峪)部分山峰海拔1 400~1 200米。下游两岸山峰海拔1 100~1 300米。龙头村东河谷为流域最低处,海拔为940左右米。

  龙头河年平均径流量2 900万立方米,主要为洪水径流。在好村以上河道无基流。河道清水流量约0.17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59万吨。

  风洞沟水库位于龙头河上沁源县灵空山镇西务村西北风洞沟,1959年竣工,属小(2)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平方千米,总库容60立方米,水库大坝为浆砌石溢流坝,坝高17米,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年一遇。  

  中峪集中供水工程,利用流域梨花林泉解决了1600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田灌溉引用地表水,灌溉农田1000亩,年引水30万立方米。流域内建有3处“人字闸”工程。

  地下水

  全市1956~2005年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0673万m3/a,其中本地水资源总量149860万m3/a,入境水量40813万m3/a。本地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量为119197万m3/a;地下水资源量(即降水入渗补给量)为92511亿立方米;二者重复计算量为61848万m3/a,地下水资源量为93708万m3/a。

  全市1980~2005年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2631万m3/a,其中本地水资源总量125988万m3/a,入境水量26643万m3/a。本地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量为94512万m3/a;地下水资源量(即降水入渗补给量)为83673万m3/a;二者重复计算量为52197万m3/a,地下水资源量为84769万m3/a。

  盆地地下水资源量

  1980~2000年逐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全市盆地区年平均为8336万m3/a,其中长治盆地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653万m3/a,均为矿化度<1克/升克的淡水。

  1956~2000年插补计算,全市盆地区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9753万m3/a,其中长治盆地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7871万m3/a,均为矿化度<1克/升克的淡水。

  1980~2000年盆地区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为13965万m3/a ,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3512万m3/a。其中长治盆地年平均总补给量为10670万m3/a,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0273万m3/a。均为矿化度<1克/升克的淡水。

  1956~2000年盆地区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为15382万m3/a ,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4929万m3/a。其中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9753万m3/a,占补给资源量的65.4%;山前侧向补给量2230万m3/a,占补给资源量的14.9%;地表水入渗补给量2946万m3/a,占补给资源量的19.7%。其中长治盆地年平均总补给量为11888万m3/a,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1491万m3/a。其中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7871万m3/a,占补给资源量的68.5%;山前侧向补给量1957万m3/a,占补给资源量的17.0%;地表水入渗补给量1663万m3/a,占补给资源量的14.5%。均为矿化度<1克/升克的淡水。

  山丘区地下水

  1980~2000年全市山丘区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74496万m3/a,其中岩溶水资源量43343万m3/a,裂隙孔隙水资源量31153亿m3/a;1956~2000年全市山丘区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82015万m3/a,其中岩溶水资源量49873万m3/a,裂隙孔隙水资源量32142万m3/a。

  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岩溶大泉,泉域面积10950平方千米。1956~2000年年平均天然资源量为10.25立方米/秒(3.22亿m3/a),可开采资源量为7.22立方米/秒(2.28亿m3/a);1980~2000年年平均天然资源量为8.58立方米/秒(2.7亿m3/a),可开采资源量为7.08立方米/秒(2.23亿m3/a)。

本网独家报道
视频推荐
【长治微视】NO.8 | 梦想长治
【长治微视】NO.7 | 看现代化的长治,看传承中的长治!
【长治微视】NO.6 | 炎炎夏日为您送清凉!
慈善送温暖·爱心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