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旅游 > 上党古迹
长子县法兴寺
时间:2011-04-24 09:32:40 来源:长治市新闻中心 编辑:谢璐 关键字:
分享到:0

  法兴寺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公元401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山环水绕,松柏苍翠,景色迷人,堪称三晋之名刹。


青山环抱中的法兴寺 焦颖媛 摄

  法兴寺原址座落于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的慈林山坳,故因山而得名曰:慈林寺,亦称古慈寺。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李治改赐寺额为“广德寺”。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赵曙皇帝又将其更名为“法兴寺”,沿用至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寺院地基因煤矿采空严重下陷,裂缝纵深交错,殿宇走闪倾斜变形,经国家与省文物局批准,遂迁建于原址对面的翠云山上。法兴寺搬迁复建工程于1984年破土动工,到1996年10月竣工。
  搬迁后的法兴寺,座落于长子县张店乡翠云山南坡崔庄村北,占地六十亩,是原寺面积的十倍。整个建筑依山随势布局,从石阶、山门、舍利塔、圆觉殿至毗卢殿,层层升高,错落有致。完整保留了原古建筑特有的风韵。新迁后的法兴寺,满山翠柏簇拥着壮丽的古刹,清澈的丹河水萦绕着山峦,古朴典雅,雄浑庄重的古建筑群与古意盎然的石栱桥及一百零八步石阶浑然一体,相映生辉,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步入山门,位于中轴线上的便是唐代石舍利塔。此塔在法兴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记载,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唐高祖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做潞州刺史时,曾到法兴寺观光,他看到这里山寺壮丽,风景幽雅,便大施钱财扩建,并亲自主持建造了这座石塔。还将自已珍藏的37颗舍利子和大藏经赠送给寺院,被保存在这座石塔之内。他主持建造的石塔,虽经千年风吹雨蚀,至今仍完美无缺,矗立如故。此塔通体沙石构建,平面呈“回”字正方形,迭涩式出檐,内部顶端构成四方藻井,藻井内浮雕八瓣莲花,因其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故也称回字塔,“回” 字又暗寓佛教六道轮回的思想。
  该舍利塔破常规佛塔形制,方方正正,颇似殿堂。殿堂则应有大梁,然而此舍利塔内却无一根大梁,故又称无梁殿。舍利塔前,左右两侧对称而立着两座形制相似、规格相近的唐代石塔。二塔与舍利塔同时代所建。塔檐由下而上逐层收分,轮廓线条优美,结构匀称,比例协调,简练明快之中更蕴几分小巧玲珑之感,是我国诸多塔林中一座不易多得的石塔遗存。
  舍利塔后,圆觉殿前,有一座燃灯塔,俗名长明灯、灯幢,是佛教的六种供具之一。此塔通体青石构建,海棠须弥座束腰处,雕刻有六组情态各异的伎乐人,或酣弹琵琶,或轻拨琴弦,或横吹梅笛,或蹁跹而舞……人物刻画细腻,线条流畅简洁,造型优美逼真,有呼之欲出之势,充分展示出我国古代民间雕刻匠师们高深的艺术造诣。国内现存唐代石灯塔仅三座,而法兴寺这座石灯造型最精巧,雕刻最工细,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古代石雕的珍品。


长子县法兴寺塑像

  举目北望,气势恢宏的园觉殿便会跃入你的眼帘。圆觉殿是寺内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66年)。殿高约8米, 六架椽屋,明间青石门框,硬木板门。复杂厚重的大屋顶由纵横排列的石柱、木柱支承,斗栱肥硕,飞檐腾空,雄浑庄重,气势非凡。屋顶为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殿内环墙而砌的佛台上端坐着被誉为全国“宋塑之冠”的十二圆觉像。十二圆觉像重塑于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圆觉像上身披衣半裸,衣纹起伏流畅,服饰色彩柔和。头梳高鬓,柳眉凤目,面丰颐满,肩阔腰细,活泼自然,思想内涵丰富,人情味十足虽为宋塑,却继承和吸收了唐塑的风韵。若同晋祠圣母殿的宋塑仕女相比,则显得气质典雅,雍容高贵。仔细观赏,十二圆觉像个个妙相端庄,仪态华贵,充分展示出盛唐时代美人的风采,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型肥腴又不显得雍肿。盛唐时代所崇尚的“丰满”美和宋代所追慕的“纤秀”美,在这里通过古代雕塑家的双手,得到了淋漓尽致而又恰到好处的表达。尤其是东侧第四尊一手托腮作思考状的圆觉像,神情溢于眉梢,流于口角,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是现存九尊圆觉像中最为精致的一件。整组塑像技艺娴熟,意境深远,唐塑“理想化的风格”与“宋塑世俗化、民族化的风格”浑然相融,艺术上达到了无以伦比的高度,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更为我们研究唐宋时期彩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已成为专家学者考察研究的重点,旅游观光的胜地。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