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版 > 新闻专题 > “六大发展”在长治
创新凝聚发展正能量
促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全市创新活力
时间:2014-12-22 08:31:02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秦天 关键字:
分享到:0

  据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我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工业增加值完成604.8亿元,同比增长5.8%,与其他多项经济指标增幅较小相比,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尤为抢眼。1~10月份,我市装备制造业完成28.3亿元,增幅达19.6%,超过了电力产业,打破我市多年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分天下”的格局,成为我市工业经济中第四大产业。

  我市装备制造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严重的“冷”环境下成功“逆袭”,是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市虽然工业基础雄厚、种类齐全,但长期以来,内生动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市转型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日,科技部批准潞安集团组建“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煤炭行业第三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我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据了解,科技部在审批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时,通常坚持“一个行业只组建一个工程中心”的原则,这意味着潞安“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煤基合成行业第一个,也将是唯一一个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潞安集团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铁基、钴基煤基合成技术的企业,拥有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2008年产出全国第一桶煤基合成油。同时,潞安集团180万吨高硫煤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效率建设、高技术集成、高效能循环、高效益体现、低碳、低水耗、低能耗、低成本运行的“四高四低”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

  能多次拿到全球、全国“第一”,是潞安集团多年来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的结果。潞安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战略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核心,构建了“一中心三平台四基地”的技术创新模式,实施了“创新驱动、研发互动、项目联动”的创新措施,真正实现了把科研经费的使用由向外输出变为向内转移,把科技成果的转化由外力协同变为内力驱动,把技术人才的培养由外委为主变为自主培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化、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壶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手工作坊式企业,历经50余年拼搏,发展成现在一个全球五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型民爆企业。其产品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民爆技术最高水平,先后六次代表工信部到国外进行民爆技术交流。

  首钢长钢集团轧钢厂吴明安的 《热轧钢筋导卫标定装置》和赵德刚的《打捆机的扭结头》两项个人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实用性专利;

  霍家工业有限公司无水乙醇项目正式投料试生产,其生产的无水乙醇浓度超过99%,这种高纯度的无水乙醇产品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长钢锻压公司被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山西壶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治高科华上光电有限公司、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中矿潞城石膏实验基地4家企业步入山西省第四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列入前三批的我市14家试点企业已经顺利转正为创新型企业。

  ……

  如果创新驱动是一盘棋,那么企业无疑就是分布在棋盘上的棋子。创新驱动这盘棋下得好坏,不仅需要决策者的智谋,更取决于每一枚棋子的分量,是否能够成为打头阵的车马炮。令人振奋的是,我市众多生产型企业正在向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企业参与创新的主动意识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我市组织认定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2家;推荐并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9个,博士(院士)工作站达到30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77项。1~10月,我市累计受理专利申请1303件,其中发明专利528件,职务发明890件。截至10月底,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71件,集中多项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为我市转型发展源源不断地培育新的接续产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是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快自主创新的成果,实现了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创新是灵魂,驱动是目的。以创新为利器,破解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有效地激活了我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直以来,我市面临科研院所相对较少、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如何做到“借鸡生蛋”、“借蛋生鸡”,实现科学成果转化,成为我市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

  为此,市委、市政府着眼我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积极引导我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同时,不断创新载体,引进高科技人才,大力促进技术、人才、资本、项目的有机结合。

  企业不仅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主体。

  以地源热能利用及工业余热低温发电机组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是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产业。由一家传统煤炭企业成功转型为以节能环保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高科技环保企业,易通集团的成功之道在于与科研院所合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成果转化,形成技术优势。从2009年起,易通集团从天津大学等高校聘任了一批博士、硕士、大学生等高端技术人才,通过解决安家和安置配偶工作等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与天津大学合作建成了以低温余热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制造研发为主研方向的博士工作站,在天津大学校内成立了低温热科学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973”科技项目示范单位,联合多学科20余名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到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攻关工作。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供了人才基础和平台保障,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老牌企业蓬勃发展,新兴企业后来居上。

  今年11月,高新区“生物蛋白制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项目依托史沁卫博士多项专利技术,初期以生物蛋白制品为基础,逐步发展至抗体及试剂制作生产,后期将结合市场需求,推出人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重组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艾滋病毒抗原等生物蛋白制品。

  位于高新区科技工业园的山西玉华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和再制造的工程技术型公司,拥有并掌握高端的激光熔覆、激光强化、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清洗等激光加工技术,可承接各种机械零部件的激光机械加工再制造,修复之后的工件至少能够达到新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修复后的性能远高于基材的性能,甚至某些材料的使用寿命可提高2~4倍。该公司工学博士、总经理段虎明介绍道:“依托装甲兵工程学院、煤科院等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共同开发的煤矿设备再制造项目,它的实施,将填补我省再制造领域的空白。”

  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形成了“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61所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合办科研机构29个,建成院士博士工作站30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解决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新机制,促进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积极开展院士博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从2010年5月我市第一家院士博士工作站挂牌以来,全市13个县市区、高新区和部分市直企事业单位已建立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工作站24家。

  王传汉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2011年至今先后任城区虹源科技固态显示有限公司总经理、城区高科华上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带领公司成功研制出十余项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两项发明专利,顺利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审核。

  1981年出生的成钟博士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应聘到我市沁县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科研中心主任,从事天然产物的开发研究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在桑树药用价值开发和全发酵桑葚酒酿造技术上的整体竞争力。

  据悉,目前我市以建设院士博士工作站为依托,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30家院士博士工作站共引进19名院士、200多名博士,建立了一支800余名成员组成的创新团队,与119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分别入选国家 “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专家,1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

  高端人才的集聚为打造优势产业奠定了基础。在我市已建成的院士博士工作站中,有27家属于转型企业和绿色农业产业,涉及光电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制药、农业组培、桑葚产业、生态养殖、人工心脏、储能电池、低温余热设备、绿色建材、冶金技术等领域,实现了高端人才与项目建设的有效对接,促进了一批优势产业的形成。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引进以3名院士为首、44名教授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6项,在血液制品、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壶关县紫团生态农业博士工作站,以多物种组配、多营养叠加、多功能因子等素食开发为主攻方向,形成了品种培育、调味品、馅料、佐餐罐头等食用菌科技产业链条;

  ……

  三年多来,院士博士工作站共解决重大关键生产技术难题168个,专利申请147项,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77项,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1.5亿元,为我市实施“五五战略”、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企业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的“软件”保障。有了完善的制度环境,企业就有了辗转腾挪的平台,创新成果就有了“长蘑菇”的土壤。而科技创新也只有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才能点燃发展引擎。

  为此,我市先后出台了《长治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长治市星火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和《长治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社认定管理办法》,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市级各类科技计划管理。

  改革,还要使财政科技投入更加聚焦战略目标,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今年8月,我市印发了《长治市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确定了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方向,制定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责任。市级科技计划分为基础研究计划、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科研院所科技服务能力建设计划、企业产品创新及创新体系建设计划和科学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包括星火项目、火炬项目、成果推广项目)等五个方面,将解决重复交叉、定位不清的问题,打破多头管理、科研人员四处跑项目的局面。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我市还修订完善了 《长治市专利资助和奖励管理办法》,建立市、县、乡三级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大力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参加了晋冀鲁豫部分省辖市知识产权执法经验交流会。

  无论是资金倾斜还是制度完善,改革始终遵循的是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规律。

  近年来,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呈现全面“破冰”态势——宏观层面,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中观层面,科研院所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正在打破固有模式;微观层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的积弊正在革除。

  今年5月,我市出台《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实施方案》,《方案》要实现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长治;低碳创新发展成为主导模式,煤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传统产业得到有效提升;科技供给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创新潜力更好释放,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步伐有力,节奏清晰。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