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版 > 新闻专题 > 2015太行精神 > 红色故事
一幅特别的布奖状
时间:2015-01-29 16:00:39 来源: 编辑:路璐 关键字:
分享到:0

布1.jpg

八路军总部奖给郭大海的布奖状

  柳沟兵工厂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在武乡创办的一个著名的兵工厂,座落在蟠龙镇东南方的柳沟一带,在这长约八华里的山沟里有河不凌、柳沟、窑申脚、庄底、马岚头等村庄,这个兵工厂,原来是抗战之初由武乡县抗日政府筹建的一座小型兵工厂——鼙山工厂。后来与当地三家地主创办的铁厂开源公司、成城铁厂和永恒铁厂以集资入股的办法,合股生产。工厂合办不久,几家地主不愿合股生产,抗日县政府就将资产买了过来。1939年4月,经朱德总司令亲自到厂视察和协商,为了加强兵工生产,决定由八路军总部军工科接管鼙山工厂,改名为“八路军总部柳沟铁厂”,委派高原任厂长,张先进为教导员,留任王化南为副厂长。工厂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领导下,有了很大发展,先后添置了大批先进设备,动力机械有:蒸汽机、发电机、锅炉等,机床有:冲床、钻床、刨床、车床等80多部。柳沟兵工厂发展一个机械化的炮弹厂,每天可造22000发炮弹,成为华北敌后根据地最大的军工企业。
说到这个兵工厂,有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位生产骨干,他叫郭大海。
  郭大海是河南林县人,从小随父以打铁为生,是个祖传的打铁高手,抗战前一直以开铁匠铺为生,由于河南累累遭灾,他带着两个兄弟二海、三海逃荒翻越太行山,来到武乡。武乡成立兵工厂后,为了寻找技术工人,就找到了这个铁匠。郭大海一听说请他到兵工厂工作,他二话没说,一口答应,“我带着我的两位兄弟到兵工厂工作,没有别的要求,有我们的饭吃就够了。”就这样,郭大海三兄弟成了兵工厂的工人,他们在马岚头的一个破庙里生起一盘铁匠炉,利用从群众中收集的废铜烂铁,开始生产打造兵器。
  1939年秋,八路军总部号召“开展革新创造,制造最新最有威力的武器”。郭大海心想,日本鬼子武器那么先进,可咱们的兵工厂还在生产长矛、大刀,根本无法与之较量,我们为什么不能生产先进的武器呢?郭大海的想法,受到军工部首长的支持,这时正好从前线缴获了一门日本的掷弹筒,郭大海仔细分析了掷弹筒的结构,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仿制出来,就提出了仿制掷弹筒的请求。郭大孩的请求很快被军工部批准,并且八路军总部首长也十分重视,如果能生产出我们自制的掷弹筒,这对我们在战场上争取主动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掷弹筒也叫轻型迫击炮,它的操作使用亦十分简单,在发现并瞄准目标后,将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射手操作释放撞针后,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 口并飞向目标。迫击炮的这种发射原理决定了迫击炮弹不能与炮管紧密贴合,因此不能依靠膛线使炮弹产生旋转以稳定其飞行方向,转而使用尾翼稳定装置来保证其飞行姿态。因此,所有的迫击炮弹均带有尾翼。典型的迫击炮弹在结构上除尾翼外,还包括引信、传爆管、炸药、弹体、闭气环、基本药管、附加药包、底火等零部件。
  根据掷弹筒的发射原理,对于弹膛的技术要求并不很高,我们兵工厂目前的技术应该可以达到,在军工部首长的支持下,郭大海开始了掷弹筒的试制。这项工作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筒身的加工,二是炮弹生产。不能同时研制出炮弹,掷弹筒生产出来等于零。根据这一情况,军工部部长刘鼎专门安排了化学专家用土法就地取材生产硫酸,试制了无烟火药,解决了炮弹的炸药问题;又利用太行山区盛产的白口生铁做发射榴弹的弹体,解决了炮弹生产的难题。而郭大海日以继夜地认真攻克着每一个难关,设备不足就用手工打制,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经过几十次的试制,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具掷弹筒,经试验威力很好。由于郭大海在试制中适当增加了掷弹筒筒身的长度,既保证了射击精度,又将有效射程也大大增加。当我们兵工厂生产的掷弹筒及掷榴弹源源不断运送到抗日前线,使八路军有了与日军相抗衡的步兵火力。日军惊呼,八路军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1940年,在总部召开的劳模大会上,为了表彰郭大海的功绩,奖给郭大海一幅布奖状,上书“奖给郭大海同志创造能手,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赠”。
  这幅布奖状,成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珍贵文物。

布2.jpg

郭大海亲手研制的八路军兵工厂第一门掷弹筒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