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版 > 新闻专题 > 2015太行精神 > 红色故事
患难夫妻
时间:2015-01-29 16:08:44 来源: 编辑:路璐 关键字:
分享到:0

  有人说,彭德怀和浦安修是“战争夫妻”,“马背上的丹心照日月夫妻”。浦安修刚来到太行山上,非常的年轻,仅有24岁,彭德怀41岁,大她17岁。为了民族解放,谁能想到威震敌胆的八路军副司令员夫妇竟在这些一般地图上见不着名字的村子,艰苦奋斗了六个春秋。他们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同生共死;在缺粮少衣,极端艰苦的岁月里互助互勉。
  浦安修在砖壁村时连续20多天拉肚子,每晚要起来好几次,彭德怀怕她掉进粪缸(当地群众的厕所是在一个大缸顶上架一两块板),又不愿惊动警卫人员,就自己挽扶她上厕所,并给她放哨。将军护理妻子,不嫌脏臭,传为佳话。彭德怀在私下称浦安修为“大学生”,浦安修叫彭德怀“大将军”。这亲切的称谓,是他们情投意合,互敬互爱的表现。
  爱神把他们拴在战车上,一切服从战争的需求。彭德怀总是身临前线,面对死亡,舍身忘我地指挥战斗;浦安修深刻理解他,关心他,支持他。惊险、突围、分散、会合是他们在一次次残酷战斗中的主旋律。在生活上,他们经常是一间小屋,身着和士兵一色的粗布戎装;在饮食上,他们和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在通过敌人封锁线时,彭德怀“白巾包头,上着灰色对襟布褂,下着青布裤”;浦安修“头裹白毛巾,身穿黑色大襟短衫”,神话般的一身北方农民夫妇打扮。彭德怀骁勇善战,横刀立马;浦安修随军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和群众打成一片。夫唱妇随,双双起表率作用。每个战斗的胜利或失误,不仅与彭德怀息息相关,也紧紧牵动着浦安修的心。他们共同分享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共同承担着失利时的苦涩。
  1982年6月,浦安修第一次回太行。由她转呈武乡县委的请示报告给邓小平,使纪念馆的筹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但因多种原因修建工作搁浅,当她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原馆--武乡革命纪念馆时,深感原馆不足以陈列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内容,认为新建一个较大的纪念馆是十分必要的。
  1985年初夏的五月,浦安修第二次回访太行,15日来到武乡,把她经过两年多的奔走、调查、考核写成的《彭德怀自述》一书的稿酬捐赠给王家峪小学,把彭老总的最后一片心血奉献给了太行山老区的子孙。浦安修说:“这本书是彭老总用血和泪写成的,它的稿酬应用到最有意义的地方。”得知山西省委将纪念馆馆址迁至王家峪村时,她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向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反映了馆址迁后的诸多弊端,最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得以在武乡县城修建。
  1988年9月2日,太行山的九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浦安修随同中央军委代表团秦基伟、陈锡联、李德生、何正文四位首长出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落成竣工仪式,下午又回到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与当年的老八路、老民兵、老房东促膝长谈,留下了她在太行的最后身影。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