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版 > 新闻专题 > 上党名人堂
张素珍:走进中南海的职高校长
时间:2013-10-29 17:15:38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田舒 关键字:上党 名人

A4_8.jpg


  张素珍是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党总支书记。2007年8月31日,她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身份,出席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全国模范教师座谈会。会上,她代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向党中央作了专题汇报,反映了基层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困惑。会后,胡锦涛和温家宝同志分别与她握手交谈,对她的发言给予肯定。
  2009年5月2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亲临市一职高视察。该校办学的诸多亮点引起习近平同志的极大兴趣,短短20分钟的汇报延长到40多分钟。临走前,习近平同志对全体师生说:“你们选择职业教育是正确的,希望你们为祖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一批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教30年来,张素珍深深感受到:职业教育接着地气、连着市场、牵着就业,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百姓福祉的伟大工程。他们所肩负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在改革中找到方向和出路
  1995年,张素珍肩负起长治商校(即现一职高)校长重任。当时摆在面前的是:两亩地大的校园,杂草丛生;几间破旧的教室,黑灯瞎火;十几个学生和七八名教师,门厅冷落。如何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如何让这所学校重新焕发生机?张素珍没有犹豫,她义无反顾,决心让这里绝处逢生,重新焕发生机!
  为改善办学条件,她带领大家拆旧房、挖地基、架电线、买配件,硬是用一腔热血,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让破旧不堪的校园改变了模样。更重要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出一支“以校为家、甘于奉献”的教工队伍,凝练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
  为了加快教学改革,她带领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国家职教政策、分析市场需求、寻找自身优势,到名校取经,向专家求解,在改革中明确方向,找寻出路,并果断调整发展方向,大胆提出了“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变”的办学理念,确定了“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特色办学模式。随之,他们抓准切入点,明确大目标,把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获得成功。一是考虑到旅游业市场开始兴旺,把导游专业设为主打专业;二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服务业发展需求旺盛,把现代服务业定位为专业发展方向,办起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增设了烹饪专业,建立了教学、烹饪一体化实训教室;三是针对企业营销人员紧缺的实际,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并积极带领学生走进商场学营销,走进景点学导游,走进酒店学服务。
  就这样,坚持改革不动摇,面向市场找出路,他们终于走出一条为群众所接受、为形势所需求的“订单—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职业教育新路子,相继为社会输送实用技能人才3万余名,为企业培训员工15000余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转岗培训9000余人。毕业生遍布全国21个城市的148个单位,国务院管理局、北戴河服务中心、中宣部服务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干部服务中心、北京军区等高层服务机关都成为他们的实训基地,成功迈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先进行列。
在奋斗中赢得信任和力量
  1998年,他们大胆出台了系列管理改革制度,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打破了员工的“大锅饭”。一些教工不理解,有的还带着家人把张素珍围在办公室。特别让她委屈的是,一向支持她工作的王老师也带头激烈反对,甚至公开发难。此时,张素珍认真检讨自己,深刻认识到:一个正确的想法,如果不能变成大家共同的信念,就上不了路子,迈不开步子。只有把美好的理想变成大家自觉的行动,把自己的想法和群众的愿望结合起来,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需,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于是,她和班子成员主动走进王老师家,从搬煤气罐开始,帮他解决生活困难,给他讲解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构想,终于打动了这个“倔老头”。后来,这位可敬的老师成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者、教改的带头人,直到他倒在自己挚爱一生的课堂上……
  张素珍知道,职业教育是就业的基础教育,尤其在农村,一个孩子的就业往往关系到一个家庭的贫富。王翠萍,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新学年开学后,却不见了她的影子。张素珍急在心里,就跑到孩子的家乡——平顺县龙镇村家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啊:木棍支撑着门板,塑料袋钉着窗户,仅有的一盘土炕挤占了屋内几乎所有的空间。她的两个七八岁的弟弟竟然还光着屁股,年迈的爷爷卧病在床。看到这一幕,她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含泪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塞给了她的母亲,对她说,孩子一定要上学,一定要学技能,费用我们来解决。后来,王翠萍重返学校,不仅学到了实用技能,毕业后还当上一家化妆品门店的小老板。两个弟弟也在她的帮扶下,顺利考上了大学,现在一个弟弟已在北京工作。
  王翠萍的故事,在张素珍心中形成了一本账:一个孩子的背后牵着一对父母,连着四个祖辈的心;一所职校办好了,就能改变几千个孩子的人生,改变几千个家庭的命运。全省每年要新招职教生25万人,在校生有60多万人,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办好了,就意味着,将有60万个孩子有了安身立命之本,60万个家庭因此而和谐稳定。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是惠及民生的教育,是保障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教育,潜力无比巨大,前景无比广阔。
  二十年过去了。在张素珍的带领下,今天的市一职高已迁入新校址,学生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4000余人;师资队伍从原来的七八个人发展到200余人;专业由2个增加到14个。学生连续多年在山西省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许多学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大赛并斩获殊荣;他们坚持十几年募捐活动,使千余名贫困学生受益,已成为该校德育品牌,在全国职校中推广。
在坚守中付出艰辛和汗水
  对张素珍而言,职业教育是她守望的一片心灵高地,也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三十年来,她始终坚守在职业教育的这块阵地上,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喜悦。
  上任之初,为了改变学校的面貌,她怀揣一腔血,拼足一股劲,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曾经几次累得晕倒在建筑工地上……
  招生之仗,她曾一天跑过4个县、走访了20多所学校,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她又连夜赶到太原,为学校办理技能鉴定资格手续。第二天,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拿着批文回到家时,脚上的血水和鞋袜早已粘在了一起……
  2011年,她又一次晕倒在岗位上,被师生们送往医院紧急抢救,后来被确诊为患有脑干肿瘤。手术前,她把学校的领导班子叫到病房,开了一次特殊的“校长办公会”。她一一叮嘱、细细安排,讲话的声音断断续续,同事们却听得特别认真。听着、听着,在场的人都哭了,病房内一片抽泣声。手术后的一天,她昏昏迷迷躺在病床上,透过重症监护室的窗户,看到黑压压的一群师生,焦虑地站在雨中,向她默默地挥手,传递他们心中的祝福。分不清是学生还是老师,看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顿时她的情绪失控了,心中的那份感动,化作不尽的泪水,在脸上流淌。
  阳光总在风雨后,喜见蓝天跃彩虹。今天的长治,无论是公交、酒店、银行,还是移动、旅游、民航,各行各业到处都展示着市一职高毕业生的靓丽风采,许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社会精英,有的做了董事长、总经理,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生工程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长治市一职高的办学经验。该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市级名校”。张素珍本人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中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长治市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长治市一职高已再次启航,成立了由政府官员、企业老总、家长代表、毕业生代表组成的“学校校务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并与德国、法国等名校合作,开办小语种导游班;与山西财大、山西财专等高校联合开办本、专科函授班;与京西宾馆、建国饭店、迎泽宾馆、金威集团等企业开办冠名委培班。她们的梦想是,将一职高打造成一所国际视野、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品牌职业学校。(冯振堂)

A4_6.jpg
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市一职高视察

A4_4.jpg
市一职高领导班子

A4_3.jpg
张素珍在实训课堂

A4_7.jpg
张素珍和学生在一起

A4_9.jpg
校礼仪队风采

  荣誉榜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优秀校长特殊贡献奖
  ●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全国先进工作者
  ●山西省劳动模范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