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旅游 > 太行山水
襄垣县仙堂山
时间:2011-04-23 16:10:10 来源:长治市新闻中心 编辑:谢璐 关键字:
分享到:0

 

 
仙堂山仙堂寺/岳峰
 
        仙堂山,位于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处,海拔1700米,因仙堂古寺建于山腰而得名。这里危崖千仞,高耸入云,如铸如削,雄伟壮观。重峰叠峦,回绕起伏,势如九龙汇聚,故又名“九龙山”,居古韩八景之冠,以它的独特风格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既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佛教圣地,更是一个迷人醉客的风景区。

  从南面进山,盘旋而上,来到一个岩洞,叫朱砂洞。洞内岩石和红土状如朱砂,因大小两洞相连又叫子母洞。有诗云:
  
     扶正驱邪医百病,灵丹妙药一炉中。
     修道不知安何在,炼得大小两洞红。
 
  再前行百余米即达黑龙洞,名曰“洞天福地”,洞口有两条巨龙作腾跃状。从月门入洞,有9个龙头迎面伸出,个个口内喷水。再向里走,岩顶怪石形如彩云,洞底钟乳状若游龙,喷泉四射,叮当有声,一个平石台上聚一汪清水,龙嘴之水即源于此。当地人说喝此水可治百病,实为甘美之矿泉水。龙洞后端的洞底磐石宛若两条弯曲而卧的黑龙,此乃龙王夫妇的起居之地。游人称其为:
     上有彩云岩顶浮,下见九龙洞底游。
     忽闻仙人弹一曲,原是清泉石上流。
 


黑龙洞    樊丽勇  摄



  出了黑龙洞,走不多远,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长着疏密两种迥然不同枝叶的奇松。山里人叫它“鸳鸯树”。从前仙堂山脚下有位大财主,其独生女儿长的面如桃花,身如白玉,财主视若掌上明珠,取名玉儿。玉儿在16岁那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经多方诊治不见好转。老财主心焦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他在街上贴出告示说,谁能治好我女儿的病,愿将女儿终身相许。山下有位以采药为生的俊儿,听人说灵芝草能治百病,便走遍了仙堂山的山山岭岭,采回了一株灵芝草。玉儿吃了俊儿的灵芝草后,奇迹般的痊愈了。但黑心的财主却嫌贫爱富,违背诺言,将女儿另许高门。玉儿对父亲的这种背信弃义,非常痛恨,偷偷跑了出来,找到俊儿。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商量生不能做夫妻,死也要死在一起。两人双双上仙堂山跳崖而亡。就在这对情人殉难的地方,长出了这株奇松。后人有诗云:

     仙堂山上花千树,
     更有奇松引人目。
     疏密两叶同根生,
     凛凛傲立穿云雾。
 
 
 
鸳鸯树/马书岐
 
  再顺路步行便到了耸入云天的仙堂寺天梯脚下的滴谷洞。相传有一年仙堂山一带遇到了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仙堂寺内的粮食也一天比一天少,就在僧侣化缘无路,吃斋无门的时候,忽然发现了这个岩洞顶端的乳状大小孔隙中沥沥啦啦地滴下了谷子。僧侣们靠这滴出的谷子,安然度过了荒年。荒年过后,滴谷洞依然滴谷不止。寺院有一个离经叛道的和尚起了贪心,以为只要把滴谷的石孔凿大,谷子就可以哗哗的流下,结果,事与愿违,石孔凿大后,谷子竟连一粒也不滴了。后来,谷子虽然不滴了,滴谷洞的名字却流传下来。

  出了滴谷洞,登上直插云霄的127阶天梯,就来到了仙堂山最精华、最引人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仙堂寺。

  仙堂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咸康年间。石勒称帝后,支持商僧佛图澄在所辖州郡建寺893所,仙堂寺就是其中最宏伟的一所。仙堂寺又称五泉寺,据说原寺并非建于今址,后来某朝某日某夜,忽然风雨大作,树摇石动,至天亮时,寺中的所有建筑物已然挪至舍身崖后的山峰之上,更奇特的是,佛殿中竟陡然出现了三身不同质地的佛像,左为铁佛,中为石佛,右为木佛。三身佛像座下又各涌出一股清泉,大殿之外则另有二泉环旋于寺院中,这应该就是仙堂寺又被叫做“五泉寺”的缘故。历史上的仙堂山草木花卉繁盛,多洞而又多泉,加上山间殿堂林立,流光溢彩,所以人们就拿她与山东的蓬莱仙境去相比。仙堂山五泉寺山门上有古人留下的砖雕对联,联中写得真确,上联写“无地不蓬莱尘寰有几”,下联写“重峦饶风趣世俗全非”。此联不粗不俗,名副其实,堪称联中佳作。
 

仙堂寺    张新  摄


  仙堂寺几经沧桑,曾屡遭劫难。其中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生的“三万大军平仙堂”事件最为知名。唐武宗灭佛是中国佛教史上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史载当时全国毁寺达4600余座,毁佛像4万余尊,逼迫僧尼还俗达26万余众。仙堂山五泉寺当属最典型者。据说当时朝廷大军与仙堂寺僧侣发生过极为残烈的格斗厮杀场面。直至最后,唐武宗派大将会同潞州、邺州两处节度使共统兵三万,设暗计才达到了毁寺于仙堂的目的。1990年,襄垣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进行抢救性修复,使仙堂寺重现昔日的辉煌。开发时,在山中北崖下曾发现埋于洞穴深处的许多无身头骨,在距山不远的强计乡,则还保留有世代相传的“杀僧场”的古地名。
 

暮色仙堂    李振国  摄


  在仙堂寺侧有一突兀于群山之中的独秀峰,山高千仞,耸入云表,横矗数里,雄伟壮观。崖间有洞穴72个。正面半崖娲皇宫,凌空而立,云飞霞举,如入玉宇琼楼。其后通深洞。有石阶可攀援而上。通宫石径宽仅尺许,攀之令人头晕目眩,人称“舍身崖”,登之犹如身临仙府洞天。明永乐进士李浚有诗赞曰:
  
     天生胜概景非常,山绕藩篱石作墙。
     地拥金莲关佛像,水流石洞泛花香。
     西山二子全身隐,北海孤标遁世藏。
     此地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
 
  
 
  娲皇宫西侧悬崖峭壁上雕有法显高僧的巨像,高达数十米,伟岸庄重。像侧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字:“东晋高僧法显法师。”

  法显像是仙堂山古建筑群原本没有的,只是在有关仙堂山的传说中可以看到端倪。说是在很早以前,有一名高僧曾在此剃度受戒,成年知名后则悄然隐遁而去。这也就是襄垣八景“仙堂旧隐”的由来。千百年来,多少人都作过摸索探求,很想弄清楚那位隐遁而去的高僧究竟是谁。明代曾作过兵部尚书的襄垣人刘龙,就有一首题为《仙堂旧隐》的七律诗。诗曰:
  
     高士当年不可求,白云无恙水长流。
     桃源路沓应难问,蓬岛春深是胜游。
     已入烟霞成痼疾,肯将霖雨慰深忧。
     苍松翠柏遮天日,独傲人间万户侯。
  作为在仙堂山出生的刘龙在诗中明显表露出渴望探知仙堂山旧隐高僧真实姓名的心愿,而且还透露出古人对这位隐去高僧的尊崇怀念与极高评价。近十多年来,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位高僧就是法显。

  南朝梁人慧皎所著《高僧传》中讲:“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又言及法显曾有三个哥哥,都在幼年夭折而亡。父亲怕灾祸再降临到法显的头上,所以从三岁时就送他进入佛门。再翻开中国最权威的典籍工具书《辞海》,在“法显”的条目下,明明白白讲道:“法显,平阳武阳人,今山西襄垣。”而法显的出生地很可能就是襄垣的龚家沟,在近年发现的龚氏后裔保存下来的清同治十二年(1873)《龚氏族谱》,其文中不但叙述了襄垣龚氏世代所居地缘环境的变迁沿革,而且特别提到“余龚包肢居斯土,耕读相承,子孙接续瓞绵,延上世原居司马,公生数子无成,后将次子送交和尚。”显然,这里所说的龚氏上世祖宗中曾有“生数子无成,后将次子送交和尚”事,与《高僧传》中所记法显身世十分吻合。沁县政协(沁县与襄垣相毗邻)的张正先生曾完好保存着一帖文字石刻拓片,原文为:“武定三年九月十五日比丘法显为无边治界众生造像一区所供养。”东魏武定三年为公元545年,是法显去世125年后的事,那时候法显已经很知名,家乡人为其造像纪念,也是情理中事。另据襄垣史志办的张林源先生考证,法显初时出家襄垣宝峰寺,宝峰寺距龚家沟很近,稍大后游历于仙堂山,知名后隐去。所谓“隐”,在僧人看来,就是云游四方,最后到达长安,受皇命而西出取经。

  10多年前,祖籍襄垣的原《人民日报》记者连云山先生公布了他30余年的研究成果《谁先到达美洲》,指出法显不仅比唐僧西行取经早200多年,而且比哥伦布发现并到达美洲早1080年,此说一出,世界为之震惊。作为法显的家乡襄垣也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理所当然地在法显的讲经处仙堂山塑起了法显的巨幅浮雕,建起了法显纪念堂,严肃地向世人昭告:世界文化名人东晋高僧法显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漫漫征程,其起点就源于襄垣的仙堂山。

  法显的浮雕巨像,居高临下,雄伟高大,站在仙堂山的山门,数华里外赫然入目,成为整个景区视野中最能唤起人们历史与文化情愫的一种特殊环境标志。诗人罗连双有诗赞曰:
     率先走过地球村,何异西方探险人。
     不畏荒途万象恶,况为瘦骨六旬身。
     冰峰奋越承天意,苦海慈航渡世心。
     今到仙堂山上望,高天朗朗正和春。
 


仙堂胜境    李振国  摄 


冬日仙堂寺


云雾缭绕的仙堂寺   


晚霞映照仙堂
李振国  摄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