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文化 > 上党名人
李振国和他的根雕艺术
时间:2014-02-20 09:40:48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路璐 关键字:根雕艺术
分享到:0

 A3_7_hd.jpg

  前段时间,我专程到荫城,拜访一位根雕艺人。见到他时,他正神情专注地雕刻根材,见我走到跟前,才转过神来,几句寒暄,把我领进屋内。楼上楼下,那一件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赏心悦目、美轮美奂。这位巧夺天工的根雕艺人,就是李振国。

  李振国从小爱好绘画艺术,参军后更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经常为连队出板报、画幻灯片。一次野外训练结束后,他好奇地捡回一棵树根,精心摆弄成“熊竹”模样,连长赞叹地对他说:振国,你摆弄的玩意儿很有名堂,这是“根雕”!就这样“根雕”这一概念,从此走进了李振国的世界。

  1979年,振国复员后更加痴迷于根雕艺术,在田里劳作时拾回的树根堆了一院,他有空就摆弄。秋后的一天,农家都要支大锅煮生菜,准备为过冬储备酸菜,他竟意外地发现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有一棵如意的树根,便全然不顾火烤烟熏,把它“救”了出来。他潜心琢磨,用这棵树根连夜雕刻成一盏精巧的“台灯”。于是,李振国的第一件根雕作品问世,群众争先欣赏、交口称赞。

  李振国扎根山区,搞根雕取材广泛。在他的院子里,有砍伐后刨的树根,有挖地基挖出的树根,有修路挖出的树根,有木炭场、木料加工厂找到的树根。因为他平时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村民们也都乐意帮他寻找有韧性的硬树根。有乡亲们的鼓励和支持,李振国坚定不移、信心百倍,决心投身根雕事业。从此,他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起居也没有了规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树根,还需工具,他就动手自制,有时跑到工厂托人加工。后来,他又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根雕机、打磨机,根雕已成为李振国生活的主旋律。雕刻一件成功的作品,并非易事,要经过去皮、定形、打磨、蒸煮、安装、抛光等复杂程序。要做到手不离刀、刀不离根。李振国为此忙碌得不亦乐乎,常常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

  为了学艺,李振国到过好多书店购买有关根雕书籍。他还不辞劳苦,背着干粮到各地观摩、拜师,并三下河南到根雕厂拜师学艺,并赴浙江开化、福建莆田走访名人、参观学习、深造提高,使自己的根雕艺术精益求精。他全身心地投入根雕艺术,不懈地钻研追求,可谓情系根艺,如痴如醉。

  能够欣赏到李振国的根雕作品,无疑是一次极好的艺术享受和熏陶,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精湛的造型技巧,充分诠释了他心中的根雕文化情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李振国以家乡老雄山为根源,每当劳动之余,他就攀山下沟,翻山越岭寻找木质好、不怕崩、不怕蛀虫的山林木根,特别是荆木根,用它做成的根雕可永久收藏。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人们在家避暑乘凉,而李振国却为采到优质根料跋山涉水、四处奔波,常常忍饥挨饿、疲惫不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有一次,他正在山顶上刨根,突然,倾盆大雨,电闪雷鸣,由于没地方躲雨,李振国被淋成了落汤鸡,回家后就大病了一场。

  还有一次,一个秋后的下午,他奋不顾身地爬到崖边挖根,不慎跌下山崖,当他慢慢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被半崖一棵树杈捧着,手脸划破,腰部疼痛,真是有惊无险。从此,妻子数落、儿子埋怨、乡邻嘲讽,什么“神经病”、“不务正业”、“吃饱撑的”等流言飞语充塞两耳,但李振国不以为然。休息一个月后,为避人耳目,他天黑才背回采好的根料。他白天忙工作、晚上搞根雕,乐此不疲。

  “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30年来,李振国苦苦探索、不断创新,终于练出一手独特的雕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2006年,他的《狮风虎威》荣获长治市民间工艺精品展出一等奖;作品《根艺·远祖的探索》荣获首届中原民间艺术一等奖;奇木雕刻艺术《福地洞天》荣获中国管理文化学会金奖……2009年,在国庆60周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他的 《岁月千秋》荣获长治市根艺类一等奖。

  李振国现在是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根雕文化研究中心”协会会员、长治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长治县民间艺术学会副主席、陵川县奇石盆景根艺协会理事。李振国别具一格的根雕作品吸引了长治、太原、北京等地的人来购买他的根雕作品,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他并没有忘了用他的手艺来帮助更多的人。他计划把根雕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并招收残疾人、农民工学习根雕艺术,为他们开辟增收致富门路,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郭平锁)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