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文化 > 上党名人
太行根据地著名版画家范云
时间:2014-08-18 15:42:24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路璐 关键字:版画家
分享到:0

B3_2_hd.jpg

  范云是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活跃着的一位著名版画家,他创作了大量抗战宣传画,如《行军中的鲁艺师生》、《伏击战》、《韩壁阻击战》,连环画《石雷战》和《我军对襄垣敌人的斗争》,人物肖像《彭德怀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等作品。

  早就知晓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活跃着一位著名版画家——范云。

  数年前,太原某收藏家给《红色太行》编辑部发来一套抗战早期太行根据地印行的木刻宣传画图片,这套画约有十六七幅,每幅画均有说明,并注有作者名字,其中有彦涵的《炸毁日军阳明堡机场》、《我军占领井陉煤矿》;古达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冀南香城固战斗》、《响堂铺伏击战》;艾炎的《大战平型关》、《拉开百团大战序幕》;张宇平的《粉碎日军九路围攻》;黄山定的《平原人民挖沟造交通壕》;范云的《破击白晋路南关车站》、《活捉天皇表弟赤木大佐》、《彭总在关家垴指挥战斗》、《华北人民支援八路军》、《选举主政权代表》(彩色)。从以上统计不难看出,其他作者的画作为一两幅,范云的作品最多,共有五幅,占去此套的三分之一。

  这套反映抗日军民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的宣传画,真实地再现70多年前的时代背景,给人极强的震撼力,是非常珍贵的革命文物,我当即把它编排在《红色太行》报2010年8月总第4期。谁知刊载后,在读者中影响很大,有的电话询问,有的到编辑部询问,范云是谁,后来又去了哪里?面对读者询问,编者只能摇摇头。

  范云是谁,后来又去了哪里?这给编辑人员出了一道难题。

  70多年前的作者,去哪里寻找他们的线索?我们首先在网上点击“范云”,无果;查找有关地方史料,亦无果;再查找当年曾和他并肩战斗搞木刻工作的著名画家,希冀捕捉点蛛丝马迹,更是无果。一位著名画家,难道新中国成立后在人间蒸发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们感到希望渺茫时,朋友白凤鸣从武乡捎来一册由武乡县委老干局编印出版的2011年第一期《夕阳红》杂志,他说这是受程春虎主编委托送给你的。晚饭后,我随意翻阅,突然一帧《大众力量报》的照片映入眼帘。我作为集报人,对老报纸特别敏感,随即拜读文章,原来是王照骞先生撰写的《文章浩荡卫神州——抗战时期在武乡出版的书报杂志》,全文五部分,其中最后一篇为《一张麻纸油印的小报》,介绍了武乡牺盟会在姚庄出版的《大众力量报》。原本想在阅读中了解这份老报纸的编印发行背景。谁知,文中说明当年该报的美编竟是范云。结尾还说2005年作者曾到长治紫坊村拜谒过武乡籍范云先生,可惜次年已离开人世。

  这么重要的一篇文章,让人读后又是惊喜又是愁。喜的是范老是长治武乡人,而且和我同在市内一条大街居住过;愁的是先生已驾鹤西去。

  我立即将这个住处转告诸编辑。编委主任李志文提出,这位著名画家晚年就居住在我们市区,各位的工作单位和住所都与紫坊村相邻,即使先生已经谢世,我们也应该能够找到他的家人,了解他的生平,最好能把他的照片公布于众,让读者看看革命前辈的尊容。副主编崔勇军、高勇义、郝英民等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去紫坊村寻找,从村委会到家属小区,再到老住户民房,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毫无结果。

  这个紫坊村属城中村,是长治城区的三河交汇处,风景极美。村边兴建有市内最大的蔬菜市场,凯丰市场和长途汽车站——客运西站,还有多处居民小区,农家小旅店星罗棋布。在这里找人,如同大海捞针,何况还是位外来户过世之人。

  时间到了去年秋天,突然醒悟何不去找王照骞先生打听一下,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白凤鸣藏友,他欣然接受建议,并很快了解到范家在紫坊某小区,具体不详。

  恰在此时,我偶然结识了一位红色收藏爱好者马永清先生,正巧他就是土生土长的老紫坊人,老马获悉后,毛遂自荐说,这个事情就交给我,放心等好消息吧!

  然而老马的寻找行动也不是一帆风顺,第一次问遍所有一楼住户,没有找到。数日再去打听,原来范老离世后,家人把此房让给一临时住户。待叫开门后,这家人还以为是搞推销行骗的,未等多说,便把他拒之门外。此后老马因家事去北京女儿家居住数月。日前回来后,仍不甘心,又去登门再三说明来意,对方这才给了范老儿子范成的电话号码。

  经与范成先生联系,6月6日我们前去太行东街他的家里拜访,热情的范先生叫来妹妹范敏(范云次女),给我们讲起父亲的生平。由于范云历来很少对子女们讲自己的履历,儿女们了解的很少,只知其人生点滴。

  范云,1916年出生于武乡县城西关(今故县),少年时在县城就读,他天资聪慧,爱好绘画,毕业后,于1935年在武乡高小、西乡等地教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范云与武乡县有志青年自发组织起“武乡青年抗日救国会”,办公地点就设在自己家里。这个组织此后在县临时工委书记王玉堂(冈夫)、八路军工作团、县牺盟会的支持下,组织民众宣传抗日,在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

  1938年范云加入牺盟会。1939年元旦,武乡牺盟会《大众力量报》创刊,范云担任美编,负责美术设计,绘画木刻。期间他还曾编辑过数期《大众画报》,同时还创作了一本反映“十二月事变”的木刻连环画《血染马家屯》,并以《大众画报》名义出版。

  1940年春,牺盟会解散,范云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工作,不久又被单位推荐到晋东南前方鲁艺学校深造,时任校长为著名艺术家李伯钊(中共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夫人),美术老师为著名木刻家彦涵、罗工柳等。

  鲁艺毕业后,他仍回到一二九师政治部,驻地在涉县索堡附近,经过学习深造,他搞宣传如鱼得水,美术创作炉火纯青。在这里他创作了大量抗战宣传画,如《行军中的鲁艺师生》、《伏击战》、《韩壁阻击战》,连环画《石雷战》和《我军对襄垣敌人的斗争》,人物肖像《彭德怀副总司令》、《刘伯承师长》、《晋冀鲁豫边区副主席薄一波》、《陈赓旅长》、《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等木刻作品。这些画作有的直接刊登在一二九师政治部的《战场画报》上,有的和其他木刻家作品成套印刷,在部队、机关、学校、农村巡回展出。

  1945年邯郸战役结束后,他随部队进驻邯郸市,在这里他创作了《收复武安阳邑的战斗》和为配合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动群众打消顾虑》等木刻宣传画。

  1947年夏,他跟随刘邓大军离太行、跨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部队在前方打,他们在后边写标语,画宣传壁画,使过往的战士和当地群众很受鼓舞。

  1949年底,重庆解放后,他所在机关为西南军区政治部,政委邓小平,司令员贺龙。上世纪50年代初,为宣传第二野战军辉煌战绩,他受命去北京搞二野战绩展览。

  北京回来不久,他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云南省交通厅,继续搞宣传工作。当时正搞社会主义建设,他就经常往修路筑桥工地上跑,在这里写标语、搞壁画,宣传劳动模范、生产进度。就在此阶段,由彦涵、艾炎、邹雅等美术界著名人士提议,调范云到北京中央某部门做宣传工作,并专门派人到昆明协商他的调动事宜,单位领导出于私心,舍不得这位任劳任怨、默默工作的优秀人才离去,在范云不知晓的情况下,拒绝来人的要求,使这位著名美术家失去了一次回京发展的机会。

  “文革”期间,全国兴起毛泽东热、毛泽东画像越印越大,以致后来最先进的印刷机也无法印出超大型画像。这时领导让范云给交通厅公路局大礼堂绘制一幅主席像。他不负众望,很快将一幅约三层楼高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如期绘制成功,引来昆明无数干部群众前来膜拜,过路行人也驻足观看。由于劳累,身体欠佳,他于1972年提前离职休养,回到阔别近30年的故里,武乡人们得知他回来,好多单位请他设计展览,绘制画像。

  改革开放后,范云又将家迁到长治,每日里下棋健身,蹬三轮上街买菜,兴趣上来练练书法,绘制油画,搞个木刻,甚至还给儿女们打家具,做木箱,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一直到生命的尽头——2006年。

  听完范成、范敏兄妹的介绍,我们又提出欣赏范老过去的照片,范成的夫人李萍从里间取出数本相册,给我们一一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几乎不断影。范云年轻时风华正茂,气质非凡,耄耋之年松容仙骨,风范犹存。

  至此,《红色太行》编辑部持续4年之久的寻访活动,最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B3_4_hd.jpg

(杨宏伟)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