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文化 > 文化遗产
著名抗日战例回眸之群众性的游击战
时间:2013-03-18 16:39:55 来源:长治新闻网 编辑:高雅楠 关键字:
分享到:0

  1941年以后,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面对严重的困难,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129师政委邓小平在1941年4月28日的《党的生活》上发表了《反对麻木,打开太行区的严重局面》一文,指出克服困难的方针和方法,加强武装斗争,团结武装力量,开展全面的对敌斗争。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太行部队一面寻找战机,进行反“扫荡”,打击敌人,一面努力扩大巩固地方军民进行分散的游击战争,配合其它斗争形式,给予日军以有力打击。

  1941年4月以后,根据地各县、区、村都建立了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武委会)。到年底,全太行区民兵发展到56500多人,全区民兵在各级武委会和主力部队的指挥下,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巧妙打法,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武工队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一元化斗争组织形式。斗争形式多样,有文有武,有明有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格子网”内大显神威,成为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的主要力量和形式。
当时有一首歌谣这样说:

  提起武工队,吓死日本鬼。
  白天也心惊,黑夜不敢睡。
  一听枪声响,像个老乌龟。

  武工队常常挺进到敌占区和游击区,有时召开群众大会讲形势,有时秘密串连组织群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有时竟把电话打到敌人的据点里,用给伪军建立“红黑榜”、“善恶簿”,不定期公布伪军的善恶行为,瓦解伪军组织,对于罪大恶极、死心投敌的伪军、汉奸和特务分子,即严厉打击,直至处决。1942年秋,武乡的武工队把52个“维持村”的伪人员全部抓回根据地,镇压了罪行累累的汉奸张兴旺等,争取教育了广大爱国人士。

  麻雀战

  麻雀战是在抗日战争中太行民兵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战术,也是民兵游击战争中“扰敌于乱”的一种常用打法。民兵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掌握的情况,利用熟悉的地形地物,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这里打一阵,那里放几枪,几十人或十几人能把敌人大部队搞得疲惫不堪。人们把民兵称为“引火柴”,意思是能把日寇引进山里再消灭之。

  引火柴,引火柴,引得鬼子进山来,
  东一枪,西一枪,鬼子死下一山寨。

  武乡县的太行杀敌一等英雄关二如,人称“神枪武状元”,他经常带领民兵袭击日军,搞得敌人坐卧不宁。潞城县的黄小旦,是个“李向阳”式的传奇人物,摸进敌人据点大闹理发馆抓汉奸的故事在太行山几乎家喻户晓。

  地雷战

  地雷战是一种群众性的以“雷”灭敌的游击战法。太行敌后战场群众就地取材,自造地雷,种类繁多,有铁雷、石雷、磁雷等等。他们充分发动男女老幼,采取“敌到雷到,敌未到雷先到”等措施,开展群众性的地雷爆炸运动,在公路、铁道、村口、路口、家门口等敌人可能到的地方,四处布下地雷阵,使敌人寸步难行,闻雷丧胆,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侵袭。

  鬼子来了咱不怕,
  给他一颗铁西瓜。
  铁西瓜, 铁西瓜,
  鬼子一踏就开花。

  武乡“地雷大王”王来法,祖籍河北,7岁时随父逃荒来到武乡县,是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太行山上威震八方的地雷大王。他创造性地发明了石雷、木雷、次雷、子母雷、连环雷、散兵雷、三角雷、梅花雷、游击雷、一条龙雷、大包围雷等20多种雷,并在阵式上设计了梅花阵、凤凰阵、楼上楼阵、蛇形阵、开门大吉阵等千变万化的阵法。他带领民兵在蟠武公路上大摆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21名。1943年8月和1944年1月,太行区武委会两次召开会议,号召游击区群众大力推广,广泛开展地雷爆炸运动。

  破袭战

  破袭战是根据地军民反“分割”反“封锁”斗争中迟滞敌人运动的重要战法。太行区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拆翻铁路、炸毁桥梁,破坏公路,割断敌人的运输线,造成敌人运输线瘫痪,使之无法侵袭根据地;切断敌人电话线,使敌人通讯失灵;拆毁城墙,使敌人侵入后无法防守。民兵游击队经常组成战斗小组,深入敌占区炸毁火车和车站,破坏交通,并把拆毁的物资运回根据地支援生产和建设。
  
  摸黑下山割电线,一夜连闯七据点,
  张店、鲍店八十里,割回电线三、四千。
  鸡叫三遍天发亮,枪声送我回西山。
  

  窑洞战

  民兵利用太行山沟壑纵横的特点,在山间断崖上凿洞,藏人、藏粮、藏物,并借洞掩护袭击敌人。抗战期间,仅武乡县就挖凿窑洞7500多孔,大者可容纳百余人,小者可容纳一、二户人家,全县以窑洞为阵地,同敌人进行了570多次战斗。著名的漆树坡窑洞战,7个民兵5条枪。抗击了敌人的“围剿”,击毙日伪军50多人。著名的壶关常行窑洞保卫战,全村村民在窑洞中和600多日伪军坚持战斗4天4夜,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围困战和联防战

  围困战主要对付敌人的据点,联防战主要粉碎敌人的“扫荡”。联防战的联防单位,大部分是相邻的村庄,相互订立联防条约,建立情报网络,遇到敌情,互通情报,彼此呼应,共同对敌,把分散的民兵汇合成大的战斗集体。围困与联防二者往往互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军民联防作战,实行长期围困。1943年以后,太行三分区围困敌人设在武乡蟠龙的据点,组成了联合指挥部,党政军民统一行动,一方面在外围阻击敌人对被围困据点的支援、补给,一方面派人打入敌人内部,发展内线,内外夹攻,取得围困战的胜利。

  家家户户全疏散,村村镇镇无人烟。
  困牛先把粮草断,小日本,咱水胶鳔胶熬熬看。

  著名的沁源围困战就是群众性围困战的典型范例。1942年10月到1945年4月,沁源县8万军民联合作战30个月,经过艰苦的围困战争,终于将敌人打败并赶出了沁源城。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