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教育 > 考试辅导
成长的烦恼
——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3-05-07 15:58:14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高雅楠 关键字:心理教育
分享到:0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每天就知道学习,考试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性格也份外惹人爱。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感叹:
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你去学校就是学习的不是交朋友的,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从来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
  这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络一经发表立刻“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的是成绩;毕业时,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大家对此无力辩解,但都发出同样的哀叹:心理再强大也经不起家长这么比较。
  孩子们在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渴求时,往往显得脆弱无助。轻微的心理困扰或障碍,很可能由于得不到正确排解疏导,日积月累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近年来,大学生因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屡屡发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再次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
同学有心事——“为什么大家不喜欢我?”
  小丽,初中八年级学生。小丽是独生子女,外表普通,性格内向。一次数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规定每四人为一小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组员。剩下一个小组竟然不能组合,因为班里其他同学都不愿意和小丽组成一个小组。小丽平时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对周围的环境没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她却独自坐在教室里发呆。她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大家却说她是个“不合群”的同学。小丽仿佛生活在一个被欢乐遗忘的角落里。
  小诗是个即将升大二的女孩,高中时成绩很好,备受老师关注。升入大学后优秀的同学更多了,她则表现平平。这种心理落差使她闷闷不乐,虽然拼命学习但是收效甚微。室友们但凡有一点小举动她就敏感地认为是在针对她,心里话藏在心中不敢吐露。久而久之,她失眠、梦魇、情绪低落,常常哭闹着从睡梦中醒来。一旦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就会引发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等一系列身体上的不良反应。一年相处下来,她发现和室友们渐行渐远,原本说好的集体活动,大家也都偷偷进行,不再叫她参与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继明老师指出,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非进入大学后才出现的,其实早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心理问题就表现得格外明显。性格不合、爱好各异、家庭背景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
家长看过来——在家庭中让孩子感受到爱
  长治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专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左宏梅老师介绍说,学生阶段面对的主要是三方面的心理问题:一是学习类,学习态度消极,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挫败感强烈;二是情绪类,长期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三是个性心理问题,处于发展性阶段的青少年会存在小心眼、嫉妒、虚荣等问题。
  学生因为心理状态不佳最突出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困惑,易与同学或师长发生冲突;学业压力大,每逢考试就极度焦虑,失眠、多梦、食欲不良;亲子关系紧张,父母无法管教子女,互相不理解。这些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对应行为,如果没有被家长和老师重视,就会错过最佳的心理干预期。
  学生在学业衔接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的过渡期间,这些问题将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如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变化,经常与老师沟通,或及时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以适当疏导,都能够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这就好比给学生打了一针疫苗,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复能力,将一些心理问题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就可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第一位,学校教育是补救。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在家中得不到“爱”,很多心理问题积郁在心,自然会在学校和社会中表现出很多冲突和矛盾。
  家长常常以爱的名义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以教育出“别人家的孩子”为标准要求自己和子女,不但自己累,孩子更加无所适从。父母有爱心和能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根本是两回事。爱不是单方面感情积累的宣泄,不是把自己满腔的爱不顾对方死活一股脑倾泻给对方,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让被爱的人感受到爱的能力。
专家提建议——专职老师给予专业引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012年12月,教育部就曾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认真总结归纳了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成就。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梅志罡教授说,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为剧烈,在心理上会动荡不安,这是心理“断乳期”。
  梅志罡倡议,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由专职的老师来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将社会工作体系引入到教育体系中去。在专职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心理成熟起来。
老师请注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欠缺
  据了解,我市中小学校纷纷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市区800人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农村中小学都有兼职心理教师。但是经笔者询问走访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害羞心理,认为走进心理辅导室会被同学耻笑;老师们则关注分数、成绩、升学率,胜于关注学生细微敏感的心理变化;大部分教师则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只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层面的教育,而非心理健康教育。
  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专业师资、专业技术短缺的难题,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近日也联合行动,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金洪源及我市优秀心理辅导教师担任讲师,为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我市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师资,有力维护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文/ 张 慧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