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治网”,搜索微信公众帐号czlook2011 用户名 密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版 > 长治市情·历史 > 长治历史 > 古代人物
人物·古代名人
时间:2011-05-25 17:39:55 来源:长治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韩焰 关键字:
分享到:0

炎帝
  亦称神农氏,中华民族的祖先。据发掘考证:炎帝原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天台山。《史记》记载:炎帝“起于烈山、居姜水”是姜氏部落首领。他生活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阶段早期。说炎帝牛首人身,实际是以牛图腾的部落。
  远古,炎帝率领他的部落在我国西北方沿着大河,游牧渔猎,逐渐来到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不久,一个姬姓部落在其首领黄帝的率领下,也来到这里。炎、黄两族,在坂泉(今河北怀来)之野发生过三次大冲突,结果炎帝族失败。而后两部落形成联盟。联合起来后他们又与南方来的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在涿鹿(今河北涿州)进行了一次大的械斗。蚩尤被杀,九黎族失败,于是炎、黄部落与九黎部落的部分逐步联合,形成中华民族的基础。
  炎帝时代,开始以游牧渔猎为主要经济,来到中原后炎帝有过许多重要活动。他尝百草识五谷、制耒耜兴农稼、找草药疗民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炎帝和其部落的积极努力,促进了人类由游牧渔猎到农耕畜牧这样一个重大的进化。有关史书记载:炎帝曾在百谷山(长治市东北老顶山)“尝百草,教民耕稼”,在羊头山(长治县南)也有很多农事活动,留下很多遗迹。还有记载说:炎帝率领部落来到太行山区后,“初国伊、继国耆”。“耆”一说即今长治县黎岭村,一说在今黎城县,说炎帝曾在这里建国。
  明代皇朝宗室、世界文化名人朱载育《羊头山新记》说,炎帝之后,参庐被黄帝(轩辕氏)“封于潞”以“守其先茔,奉神农之祀”。参庐之后封地称婴儿国(今潞城县潞河)。春秋时代为晋国属国,八十年代初,山西考古研究所驻晋东南考古工作站的文物工作者。曾在潞河村发掘到潞子婴儿国一批珍贵文物。
  《山海经》载:炎帝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溺而不返”遂化为精卫鸟从发鸠山(今长子)衔木石“以堙(填)东海”,这就是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了炎帝时代远古人类移山倒海的壮举。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以龙为图腾,故我们是龙的传人。


丹朱
  丹朱,尧之长子。原名朱,少年顽劣,尧便把帝位禅让给舜,而“放帝子朱于丹水”。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利而朱丹病;授朱丹,则天下病而朱丹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朱到丹地以后,改邪归正,率众放火烧山,清除猛兽;采集草药,根除瘟疾;依漳河、丹河兴修河道,开垦农田;又在发鸠山下修建岳阳古城,作为部落的都城,又称丹朱城。死后葬于丹河岭上,因名丹朱岭,又名“丹朱陵”。从此。丹地名为“长子”一直沿革至今。


潞子婴儿
  (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代赤狄族人,是赤狄族潞国(在今潞城市东北)国君。
  潞国是个小国,潞子婴儿生性老实、懦弱。他娶晋国景公的姐姐为妻,故潞国和晋国有亲戚关系。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作靠山,当时列国诸侯和临近的部落,都不敢怎么样他。
  后来,一个叫丰舒的做了潞国相国,他专横暴戾,独揽朝政。国君潞子婴儿反倒常受丰舒的欺负,这个丰舒暗自投靠了秦国,为了献好秦国,他横加罪名把晋景公的姐姐伯姬杀了。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潞子婴儿便派人和晋景公联系,叫晋国发兵捉拿丰舒。
  晋军来到之后,在曲梁(潞城北部)与潞国军队激战一场,杀了丰舒,把潞子婴儿抓去,顺手牵羊灭了潞国。从此潞国也就划入晋国版图,成为强晋的一部分了。


张良
  张良(前185),字子房,西汉城甫(今襄垣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
  张良的祖父与父亲相继为韩昭侯、宜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秦灭韩国后,张良立志复仇,图谋恢复韩国。于是,广游他乡,悉散家财,招募天下反秦豪杰。二十九年(前218),张良于博浪沙(今河南阳武)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之后,逃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钻研用兵布阵之法,深  得要领。
  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昏庸,赵高擅权,施行暴虐之政,激起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张良聚众归附刘邦,拜为厩将,正当起义浪潮遍及各地,原六国贵族纷纷割地称王。张良游说项梁立韩国贵族成为韩王,他任韩国司徒。后韩王被项羽所杀,张良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刘邦采用张良计谋,先攻入秦宫,秦亡。项羽自河北率大军入关至鸿门,企图消灭刘邦在关中势力。刘邦自知力弱,听从张良意见亲赴鸿门,在宴席上辞卑言好,拥项羽为反秦各军盟主。楚汉战争期间,张良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趁势进兵,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均被刘邦采纳。刘邦于高祖四年(前203)十二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溃败自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楚亡。六年,封张良为留侯。高祖誉其为“运运筹帷幄帐中,决胜千里外”。
张良为一代开国名臣,功成之后,急流勇退,隐居深山。晚年好黄老之学,修身养性,于汉高后四年(前184)病卒。谥文成侯。今襄垣有子房沟,传为张良出生之地,有喊马村,传为张良隐居之地。


冯奉世
  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西汉上党潞(今山西黎城县)人。武帝末年选为郎官。昭帝时补为武安长。宣帝本始年间,他随军攻打过匈奴,回来后又担任了郎官。元帝时被封为关内侯。  
  从汉武帝时起,由于张骞两通西域,西域各国开始结交西汉,相互间常有使者往来。有一次大宛的使者要回去,汉武帝依照前将军韩增的举荐,授郎官冯奉世为卫侯使,带着随从人员和礼物护送客人回大宛去。行至鄯国,适逢莎车王死,其弟呼屠征趁机杀死汉朝新任命的国王万年和汉使奚充国,并逼迫南路各国跟他们立盟约,反对汉朝。这样一来,汉朝的使者就不能通往鄯善双西的地方了。冯了解到这一意外变化,未及奏请,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莎车城。呼屠征自杀。汉朝因此威震西域,西域各国再也不敢侵犯汉朝了。  
  冯回到长安后,汉宣帝便封冯为光禄大夫。  
  汉元帝即位后,冯先为执金吾。右将军典属国常惠死以后,他即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几年后又拜为光禄勋。永光二年秋,陇西的羌军,陇西叛乱得以平息。次年二月,冯班师复命,封爵关内侯,调任左将军,继续担任光禄勋。他的儿子冯翊担任了左野王。他的长女由元帝纳入后宫,得拜婕妤,很受宠爱。前39年,冯病故。冯历武、昭、宣、元四帝,在西汉统一大业上战功卓著。


石勒
  石勒(274—333)字世龙,初名匐勒,羯族。生于武乡县北原山下(今武乡故县东河沟),十六国时代后赵皇帝。其先祖为匈奴别部,东汉时迁徙内地。祖父邪弃于、父周曷朱,曾为部落小小头目。石勒从小有胆略,好骑射,常代父督摄部众,深为部众信服。
  晋惠帝末年(约300年)并州大饥荒,时二十余岁的石勒,被掠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西)为耕奴,不久免为佃客。后来,石勒与牧帅汲桑招募王阳、郭敖等组成了一个小队伍,号称“十八骑”。之后,他陆续做过公师藩的前队督,汲桑的前锋都尉,刘渊的辅汉将军、平晋将军,刘聪的征东大将军。公元311年,与刘曜、王弥会师,攻破洛阳,孚晋怀帝,成为中原最强的割据势力。当时石勒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拥有西晋东北七州之地。公元314年又取幽州。公元319年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公元328年3月改称赵天王,年号太和。公元329年灭前赵,并关、陇,基本统一中原。公元330年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9月,又称皇帝,改元建平。
  石勒取幽州后,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他“下州郡,阅实人口”,规定百姓每户只“出帛二匹,谷二斛”,还经常遣使循行州郡,劝课农桑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石勒当政后,采用胡汉分治政策,对诚服的汉人采取了优容的态度,如以汉人张宾为谋主,后又提为大执法,总管朝政,并下今胡人“不得侮易衣冠华族”。
  石勒重视发展教育。军旅中常令儒生读史给他听,还在襄国“立大学、简明经”,下令“郡国立官学”。
  石勒善纳谏而宽以待人,据襄国后,即在国都设宴招待武乡亲朋故旧,与当初曾与他殴斗过的李阳握手言欢,还封了官职。对骂过他的汉人樊坦还给予赏赐。当有人赞扬地“筹略迈乎高皇,雄意卓荦超绝魏主,自三皇以来无可比也”时,他谦虚地说:“卿言太过,朕若逢高祖,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执先耳,脱于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石勒在位15年,公元333年7月病逝,时年60岁。


法显
  法显,原姓龚(337-422年),山西襄垣县龚家沟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僧人、旅行家、翻译家,是中国僧人到天竺(今印度)留学的先驱者。  
  法显出身贫寒,有兄3人,但都因灾荒连年,瘟疫流行而夭折。父母害怕“祸以次及”,当他刚刚3岁的时候,就把他度为沙尼,晋代佛界戒律经典有许多缺遗失误之处,致使许多僧尼不守“清规”,有的私行淫乱,有的与众争利,有的耽于酒色,“清教”不清,污秽佛经。他常慨叹律藏传译不全。为了促进佛教的传播,他立南前往“西天”(指印度等地)求经,以维护宗教真义,矫正流弊。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三月偕同慧景、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西行取经。途中历经千辛万苦,渡流沙、越葱岭,经历了人们想象不到的艰难,进入北印度境,到了陀历国。次年过雪山时,慧景冻死在途中。东晋义熙元年,他在巴连弗邑用3年时间,搜求律论六部,并学会了印度语,抄写律本。这时,他惟一的同伴道整乐居印度,但他大志不改,便独自东渡。  
  义熙五年冬,他从多摩梨帝国海口搭商船西南行,在狮子国(今期里兰卡)住了两年,抄得四部经律,达到他求法的夙愿。回国途中遇大风,在海上漂流90天,到达南海的耶提婆。义熙八年夏初,他再次搭乘商船泛海东行归国,经过两个多月,终于船抵青州长广郡崂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南岸。他归国后即到建康(今南京市)道场寺内与佛驮跋院罗开始整理翻译佛经。经5个春秋共译出《摩诃僧柢律》、《泥洹经》、《大船尼戒本》等六部二十四卷经律论,这百万余字。这些都是中国旧日所没有的大小乘三藏中的基本要籍。其《涅磐》一经,首倡佛性(即如来藏)之说,而又不许擅提成佛,保存经本原来面目,更为可贵。  
  译经事告一段落后,他撰写了《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佛游天竺记》,将他前后15年亲历30余国的旅途艰辛与所见所闻,作了详尽的描述,成为后人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史和中外交通的重要资料。  
他毕生为发展我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彦
  王彦,字子才,宋代潞州上党人。《长治县志》载:王彦年轻时,“性格豪放,喜读兵书。”历任都统制,御营平寇统领,前军统制,荆南知府等,在金人入侵中原时组建了“八字军”坚决抵抗,他是南宋初著名的爱国将领。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王彦不忍祖国江山残遭蹂躏,毅然弃家抗金。建炎元年(1127)曾率岳飞等11将领带7000人渡河击金,收复了新乡等地。后不久。在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创建八字军。部属两制“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决心抗金到底。他们多次重创金兵,威名大扬,并与“红巾军”、“太行忠义社”等在太行山一带形成一支强大的抗金武装力量,发展至十几万人,使金兵闻风丧胆。
  王彦还多次与爱国将领宗泽联系,约定日期,兴师伐金,由于投降派的百般阻挠,计划常常受到破坏。
  建炎三年(1129)王彦任前军统制,绍兴元年(1131)冬王彦率部收复泰州。绍兴3年(1133)五月又收复金州。
  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朝廷主和派占了上风,王彦被宋高宗解除军职改知荆南府。
  绍兴9年(1139),年仅50的王彦在“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满腔悲愤中离开了人间。

 


郭延鲁
  郭延鲁(889—936),字德兴,五代沁州绵上(今沁源绵上)人。其父郭饶,后唐武皇时,以军功曾升任沁州刺史。延鲁少时有勇,练习武艺,擅长用槊。庄宗以旧将之子,选为保卫军使,频戍塞下,捍契丹有功,赐协谋定乱功臣,加检校兵部尚书、右神武都指挥都知兵马使。天成中(927),汴洲朱守殷叛乱,延鲁从车驾东幸,至其他,坎垒先登,讨平朱守殷,以军功授汴州步军都指挥使,加检校尚书左仆射。长兴中(931),累加检校司徒,又任天雄军北京马步军都校、梧州刺史。清泰中(935),迁复州刺史,正奉之外,未曾贪敛。庶事就理,百姓安业。在任期满,百姓上意举留,朝廷表彰。高祖继位。又迁任单州刺史,加检校太保,赐输诚奉义忠烈功臣。到任一月有余,以疾卒于理所,时年四十有七。诏赠太傅。

 


李建崇
  李建崇(?—953),五代潞州(今长治市)人。李建崇少为军卒,精通骑射,先事晋王李克用,任铁林都降,转突骑、飞骑二军使等职。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为王后,李建崇担任亲将,跟随左右。后梁龙德元年(921),成德镇张文礼北引契丹叛乱。李存勖率军平叛时被围,李建崇带领亲兵激战半日,一直坚持到援兵来临。李存勖灭梁即后唐帝位后,授李建崇龙武捧圣都指挥使,出任襄(今湖北襄樊)、秦(今甘肃天水西北)。徐(今江苏徐州)、雍(今陕西西安)四地都指挥使。后唐明宗李嗣源曾与李建崇一起掌握过牙兵,知其为人,念其功大官小,即为后格外开恩,授他署理磁(今河北磁县)、沁(今沁县)二郡。
  后晋建立后,李建崇人申州刺史。天福七年(942),襄州节度使安从进响应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起兵反叛。李建崇率步骑千余参战,大败安从进军,因功授亳州(今安徽亳州)团练使,迁安州(今湖北安陆)防御使,后任河阳(今河南孟州)、邢州(今河北邢台)兵马留后。后汉初,李建崇入朝为右卫大将军。后周太祖即位,授李建崇左监门卫上将军,死后追赠黔南节度使。

带您登临太行之巅,触摸上党天脊,感受长治魅力!
网址:www.czlook.com 晋ICP备:10006824 版权所有:长治市新闻中心 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长治网